2019-08-16 10:34: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近日,由新安晚报社章玉政、夏丽霞主编的《不一样的新闻课》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是一本新闻媒体的内训教材,讲授者多是从业数年的资深新闻人。
全书共十二讲,涉及新闻线索发现、新闻角度挖掘、新闻标题制作、新闻实务写作、新闻策划技巧、新媒体标题制作等内容。书中谈到的很多采访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均来自讲授者数年从业过程中的体悟与总结,多是新闻教科书中不会涉猎但在采写实践过程中又行之有效的。全书以讲课实录的形式,原汁原味还原新闻媒体内部集训的“现场”,毫无保留传授新闻一线实务操作的“独家秘笈”。
本书缘于2015年新安晚报社内部的一次集训。讲授者多为新安晚报社一线的资深采编人员,均有着丰富的新闻实战经验,部分采编人员参与过全国两会、汶川地震、神舟发射等重大活动。讲授者包括4位报社首席记者、1位中国新闻奖得主以及多位安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
此书可供高校新闻专业学子、新闻媒体从业者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宣传、策划人员学习参考。
附
后记
这本书凝结了新安晚报采访一线“大记”们的智慧,但也是一本“无心插柳”的书。她缘于我们的一次内部集中培训。
2015年的新闻界,逐渐被汹涌而喧嚣的新媒体冲击得有点不知所措,一些本来是很基本的新闻要义,比如新闻伦理、新闻价值乃至新闻采访的规范,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混乱与偏离。这样的情况也不免影响着我们的新闻一线人员。“磨刀不误砍柴工。”经过再三考虑,我们决定在内部进行一次集中的培训,取名“新安新闻课堂”,由首席记者袁星红担任教务长,通过邀集报社内部业务骨干开设专题的形式,每两周一讲。虽然没有讲课费,全系纯义务劳动,但担任授课任务的同事们(其中一讲邀请了著名知识产权律师陈军团队)都非常认真地准备了课件与讲义,并各自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业务课程。
根据一开始拟定的宗旨,此次集中培训主要目的是提升报社采访一线记者的业务能力,开拓大家的新闻视野,明确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规范,因而颇为重视实战技巧的传授。授课老师们也纷纷拿出从业多年总结而来的“私家秘笈”,毫无保留,一丝不苟。很多内容在教科书上从来不会涉及,但在具体实战中又非常行之有效。考虑到这些内容弥足珍贵,又颇具指导性、启迪性,因此我们又摘要了部分讲课实录,刊登在新安晚报采访中心的内刊《拾壹楼》上。
本来以为这样的内训工作,做到此就“功德圆满”了,但合肥工业大学资深编辑疏利民听说我们的这次培训安排后,非常兴奋,认为这是市场上非常难得一见的具有实战参考价值的业务书籍,于是极力鼓动我们将所有的讲稿按课堂实录的形式整理成文,结集出版,并为之定名《不一样的新闻课》。乍听之下,我们也感到这是个好主意,但不免又有些许的担心:毕竟这不过是“一家之言”,正式出版难免贻笑于大雅。
好在听过课或读过内刊文章的朋友都给予较为正面的评价。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也让我们慢慢意识到:敝帚自珍,不如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由于近些年新闻媒体面临的形势突变,当初很多参与授课的大咖们有的已经离开了采访一线,有的则转到了报社其他的岗位。这让我们更有一种紧迫感,希望能通过出版此书的形式,记录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见证新闻人一路走来的印痕!
在各位授课老师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本书的初稿。为了更多地保留当时内部培训的实际形态,除了错别字等原则性硬伤外,我们对各位授课老师的讲稿没有作太多的修改,希望能给读者一点身临其境、如闻其声的现场感。本书在所难免还存在学术性不强、口语化较重等缺憾,也请读者诸君予以体谅,并不吝赐正。
这本书能够出版,还要感谢新安晚报各级领导、采编岗位同事们的信任与支持,更要感谢各位授课老师们无私无怨的投入与付出,还要感谢采访一线的小伙伴们每次认真的参与与记录。没有你们,新安不会如此精彩,新闻不会如此精彩!
新闻是一堂永远上不完的课程。我们还在路上,无怨,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