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0 08:51:2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姚晓刚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
每到六月初,八百里秦川的麦田开始变黄。塬上塬下,坡东坡西,一道道梁疙瘩,一道道沟坎坎,由南到北桔黄浸染,大地慷慨地为劳作的庄稼人长满一地的金子,在风中摇动着沉甸甸、黄灿灿的波浪。
“算黄算割——”在布谷鸟初鸣中,乡党们开镰喽——
四十多年前,我上初中时,学校放“忙假”,让已经有些力气的我们回家收麦。父亲给我磨好镰刀,天刚麻麻亮,娘就给父亲和我一人捞一碗油泼面。吃完面,我便背着镰刀跟在父母后边去割麦。
“老哥,要帮手不?”麦田边,一位年纪比我父亲大的人问我父亲,他身后站着一个比我大不了几岁的男娃。从头戴的草帽、腰间别的羊肚子毛巾可以轻易看出,俩人是塬上来的父子麦客。
父亲摇摇头,说不用。那父子俩走了。
割麦,在我的记忆中是天下最苦最累的活儿了。上顶日头、下弓腰,一手将麦秆压斜,一手挥镰往怀里收刃。腰疼!“你碎娃还有啥腰?”麦芒扎人!“干惯皮硬了就不怕扎了!”不到半晌,我累得一屁股坐地上。这时,那父子麦客又转了过来。
“老哥,你看北边云厚的,眼看要下雨呀!”老麦客说。
父亲抬头朝天望了眼,问老麦客割一亩麦子要多少工钱。“九块!”“成,我也不还价,都是下苦钱,你把麦茬留低些。”“放心,镰贴在地皮上!”老麦客欣喜地吆喝着儿子,进到麦田伏下身就干了起来。娘直起腰让我回家取壶水。我一听,把镰刀往割下的麦捆子上一插就要回家,父亲叫住了我。他掏出两块钱来,说去供销社打壶啤酒来。那年,城里一啤酒厂在乡里卖散啤酒,我们才知道城里人喝的这种东西。
我提着壶买来了啤酒,父亲给老麦客倒了一碗。老麦客喝了一口,冲我爹和我说了声,“谢谢,第一次喝这东西。”
“液体面包!”我自己喝了一大口,然后给小麦客倒了一碗,把供销社售货员对我说的话说给他听。小麦客抹了把头上的汗,接过碗低头看了看,将嘴唇轻轻贴在碗边抿了一小口,咂吧了下嘴,然后扬脖咕咚咕咚地喝了个碗底朝天,看得出他喝得很香。
中午回家吃饭,麦客不进屋,他们端碗蹲在门外的桐树下,小麦客吃了两碗又将碗伸向娘,老麦客脸皮薄,故意骂了句,“干活不顶个,肚子却是个无底洞。”娘听后笑了,说娃正在长身体。父亲说肚子里少油水才吃得多。麦客边吃饭边谝着,“还是塬下人有福,这地肥水足,一亩能顶我们陕北一百亩。”从他们的话里我得知,他们是塬大北端洛川的。洛川,离这百八十里呀!“不远,不到三天就走到塬下了。”老麦客要了碗面汤喝下,然后卸下自己和儿子镰上的刀片,放在井沿边的磨石上磨着,小麦客将腰间的毛巾取下,蒙在脸上靠墙角眯上了眼。
割麦大都在上午十一点前,下午四点后。赶早,麦秆上露水还没蒸发掉;趁晚,麦秆开始返潮。大中午不能割麦,天太热,麦秆干燥,麦粒一碰就崩开,做不到颗粒归仓了。
天时还没到,老麦客就催促我爹,“天阴湿重,可以下镰了。”我爹掏出二十块钱,说剩下的几分麦子自己割,让我带着麦客去对门的张叔家。
张叔与张婶早年在南山患上了风湿病,手指头不能伸展,腿脚也不利落,是一对残疾人。老两口无儿,年轻时从亲戚家收养了个女儿名叫翠芹。我将一老一少俩麦客领到张叔家,张叔一家提着割草的弯把镰刀,带着麦客到了自家的麦田。
后来,我知道老麦客姓关,小麦客叫小勇。在我上高中时,小勇成了张叔家的上门女婿。结婚时,我被小勇翠芹的新房吸引住了——土房土炕平平常常,炕围四周糊着的白纸上一圈的牵牛花盛开着,像张着的一个个红红的笑嘴儿……
你勇哥画的!叔屋里的老虎也是小勇画的。张叔自豪地对我说。第二年,小勇翠芹便有了儿子,请人起了学名:张关平。到了六月,老关还是背着镰刀下塬来,看看孙子,再帮着亲家割麦。然后就拉着小勇去当麦客,小勇借口不干,老麦客骂小麦客刚吃几天饱饭就忘本。实际上,小勇是不好意思,塬下没人当麦客。
我当兵离开家里时,小勇的儿子关平已经会跑了。十多年后,张叔张婶已辞世,小勇将塬下的家封好院子上好锁,带着妻儿一家人回到洛川。此后听说他们一家人回到洛川不久,就赶上退耕还林的好政策,小勇与翠芹承包了几百亩荒山种苹果树,下了几年苦功夫硬将荒塬变成了大果园——他们的故事,在村里成了传奇!
今年六月,我回到故乡,意外地见到小勇的儿子张关平。他带领着机收队,开着一排排高大的联合收割机从南面回来。
你爹你娘还好?
好着咧!关平告诉我,洛川的苹果现在可有名了,按个卖的。让我把北京家的地址告诉他,好发些苹果给我。我笑了,说我想见你爹娘。关平说,不成!苹果正在成果期,水肥要跟上,他爹的果园现在离不开人,他娘在家抱孙子。“等天气凉快,我将爹娘送到塬下来看你。”我笑了,好,我不回北京了,在这等他们。
望着关平的收割机,我问他,这得几十万吧?关平笑了,说一台就十二万,他们有二十八台。
都是你的?
关平摇摇头,说收割机政府扶持将近一半,自己再掏些。村民成立了机收股份公司,按出资多少占股。关平说着打开手机,指着屏幕上一张张照片告诉我,这些都是他们经过的地方,他们的机收队南到江苏、安徽,北到甘肃、内蒙古,跨区作业,一季要收割几十万亩的麦子……
听着,听着,我眼前浮现出四十年前老关与小勇一老一小俩麦客的影子——四十多年时光,沧海桑田,一切仿佛瞬间梦境,一切又如此现实真切。那腰别羊肚子毛巾的小勇,如今头顶着墨镜坐在收割机玻璃驾驶舱的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