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文化园

雅致新农村 凤塘兴曲艺

2019-04-15 15:51:12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乡村美丽行》栏目    作者:汪贤龙

  沐浴着改革春风,罗定凤塘村迈向了乡村振兴新时代。凤塘村村民迎着春风笑颜逐开。请你仔细听,春风里伴随着的铿锵乐曲,鼓乐齐鸣,抑扬声中羼杂着翩翩舞姿。风渐停,乐曲声也终了,只剩那余音袅袅,触碰了路旁的树稍、花朵晃动,小鸟欣然起飞,似乎想要追逐余音的末调,余兴未了。

  凤塘村,远离城市的喧嚣,村民在乐曲和艺术的熏陶下,享受着淳朴、雅致的田园生活,怡然自乐。

  曲艺乡村的建设在凤塘村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村民们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下倾浸自己的兴致爱好。文化建设的潜移默化使得凤塘村兴起曲艺热潮。

  “唐人艺苑”

  粤剧,“广东大戏”,广东传统戏曲之一,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以前遍布两广地区。

  1909年,民乐艺苑在凤塘村庄奠定下根基,在凤塘村庄倾注了浓重的文墨舞迹……

  唐建仁先生原是专业粤剧工作者,后下海经商。先后创建了“唐人艺苑”并指挥成立了“唐人艺苑”少年乐队。

  1998年,回乡探亲的唐建仁受到民乐艺苑第二代传人的嘱托——“培养好家乡的音乐才人”,自此唐建仁牢记在心。

  2000年,唐建仁牢记初心,组建唐人艺苑,培养了不少艺术人才。在他的谆谆教导下,培养出至今仍活跃在艺坛的唐思果。唐思果不负厚望,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省粤剧学校,2007、2008年两次被国家艺术代表团选为全国唯一的粤剧演员去各地参加演出。之后在2016年,又有徒弟唐佳慈出类拔萃,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广东省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2008年,唐建仁秉承“发扬家乡戏艺,培养家乡戏人”的初心,回到了罗定市凤塘村,在“家门口”组建了一支16人的“唐人艺苑”少年乐队。

  在周末和节假日等闲暇之时,16个少年们聚集在“唐人艺苑”的舞台上击磬、鼓瑟、弹琴。在唐建仁的培养下,16个少年各自学习着高胡、扬琴、二胡、中阮、大提琴、小提琴、贝斯等粤剧所需乐器的基本乐理知识。在“唐人艺苑”少年乐队的影响下,少年们在乡村田野间茁壮成长的同时,还感受着乐曲声中艺术的乐趣。

  唐建仁回到家乡亲自执教,还雇请乡村里热爱音乐的村民担任曲艺教师,始终坚持开展音乐活动。除了粤剧执教,他还不忘回报家乡,为凤塘村填词谱曲。他演奏出唐氏族歌的旋律,让村民口口传诵,代代传承。同时,又在广东音乐宗师吕文创作的《焦右鸣琴》的基础上创作出《八奁山之歌》,在艺术韵味领域提升了凤塘村的知名度。

  跟随着乐章,缓移步伐,我们寻音步入凤塘村落……

  走进凤塘村,再次让人驻足停留的是村中占地 500 平方米的“唐人艺苑”文化广场,它由唐建仁夫妇于 2008 年筹资 20 多万元建立而成。舞台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纵深效果的庭院背景,绿水青山、清池红莲、古色古香的亭榭,无不处处体现了传统粤剧的精粹。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能沉浸在这个清幽见雅的曲艺空间。舞台上整齐地、有条理地摆设着一系列粤剧所用乐器,锣鼓、小提琴、大提琴、杨琴、高胡、二胡、中阮等粤剧的伴奏乐器,“唐人艺苑”别具匠心,用心点缀粤剧的每一处精妙。

  闲暇之时,村民们会在“唐人艺苑”的舞台上品竹弹丝,曲声铿镪,抑扬顿挫,歌声绕梁!悠悠曲声漂荡在乡村的每个角落——播种着的田野、倒映着阳光的池塘、蜿蜒的田间小路,全村一片生机。

  夕阳西下,村民日落耕归,“唐人艺苑”的读书室内,聚集了村民们在读书阅报,下棋挥毫。凤塘村这里书香气息浓厚,村民其乐融融。

  少年夏令营

  少年夏令营,让凤塘村更加充满青春活力。2017年,村民在村落里组织起寒暑假少年夏令营活动。夏令营活动涵盖篮球、武术、舞狮、绘画、剪纸……学员们在老师的教导下汲汲学习,课堂上充满欢声笑语。孩子们在夏令营中体验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在凤塘村夏令营的培训下,孩子们发展了更多的兴趣爱好,懂得了生活的乐趣。这既活跃了乡村文化生活,又促进良好家风、村风的传承发展,让凤塘村崇文重德之风得以延续。

  一屏圣石坐山哇,任教风侵湼尘沙。日照相辉耀八里,祥光泽及万千家。”村民吹丝弹竹,乐曲雄浑透着淳朴,凤塘的诗情画意,都写在八奁山下,敬候你的到来。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乡村美丽行》栏目

  作者:汪贤龙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