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6 10:11: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相信每个人都至少认识一个“工作狂”,他们工作忘我、不计得失,为单位带来极大效益,成为同事们的榜样。在以往的解释中,这种人被称作工作成瘾综合征,被称作是心理疾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科技频道注意到20多年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了一个理论,从积极的意义上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工作狂”非常快乐。
米哈里致力于研究“人什么时候最幸福?”。他通过对艺术家、运动员、音乐家、棋坛高手、外科医生以及普通人的研究,提出了“心流”理论。他认为心流就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中,忘记时间,甚至忘记自我的状态。这种体验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喜悦感、控制感和成就感。
一件事情如果按照难度、能力两个维度去观察,可以有八种不同的情况。难度过高、能力不足时,人会感到挫折产生焦虑;难度过低、能力很高时会让人觉得轻松甚至无趣;能力和难度都很低时,往往会让人觉得无趣,最终变得淡漠;只有能力很强、挑战也很高时,才会让人全身心投入,达到最优体验,实现心流。
米哈里为此设计了一个实验,他找了100个不同行业的全职工作者,让他们佩戴呼叫器,为期一周,每天呼叫器会不定时响8次,每次响时,佩戴者需要马上填写问卷,记录当时所做的事情,以及当时的心情。所填内容还包括:所做事情的难度,以及自己认为做这件事情的能力水平(强度用1-10来表达)。一个人标出的挑战与能力的程度,如果超过了这个人的平均水平,就被视为“心流”(这个界定不太准确,但可以通过这个界定量化结果)。
调查共收回4800份问卷,其中有33%的反应属于心流范畴。其中一个人在一周中处于心流的时间越长,其整体生活体验就越好。经常感受心流的人会表现出坚强、活跃、有创造力、专注、进取。同时,心流大多存在于工作的时候,几乎从不出现在休闲的时候。
在工作中,产生心流的比率高达54%,相比较而言,在休闲中,仅有18%的时候会产生心流。休闲的时候大多人的反应是典型的无动于衷,挑战和能力运用水平均处于较低状态。与此同时工作时仅有28%的时候处于无动于衷,而休闲时,这个数字达到了52%。
而无论是在工作还是休闲中,有心流的体验都比没有心流要好。挑战和能力都很高时,人会觉得快乐、振作、活跃。所以不要害怕做个“工作狂”,因为努力工作真的会让人充满快乐。(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