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3 14:09:01 来源: 作者:新华社记者尚昊
无聘金、无红包、无鞭炮……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后江村村民林东的婚礼上,这“三无”令在场的亲友印象深刻。
与以往竞相攀比聘金和红包不同,如今,东庄镇的村民攀比的则是公益和贡献。婚礼前夕,林东一家还将本应作为聘金的11万元现金捐献出来,为镇上的保洁队送去新春的问候。
“聘金是过时了的旧规矩,婚姻不是买卖,不如拿这些钱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林东的父亲林国雄说。
莆田市是著名的莆商之乡,从商人数达70万人左右,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财富的增长,“聘金越多越神气、红包越厚越阔气、鞭炮越响越喜气”曾是广泛存在的现象。尤其到了春节期间,在外的莆商回乡过年,比聘金、比红包、比车子、比宴席,不少村镇婚礼聘金高达百万元,一些家庭仅燃放烟花爆竹一项的开销就少则十来万元、多则百万元。
攀比之风盛行,造成严重的铺张浪费,也给当地群众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针对这一现象,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莆田市在全市开展了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短短的4年间,移风易俗为当地带来了新面貌。
在发挥党员干部引领作用的基础上,莆田市因势利导,以遍布全国各地的莆田商会和驻外党组织为抓手,倡导莆商移风易俗,文明节约,将节省下的资金用于修桥铺路、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等社会公益事业,得到积极响应。莆商们比贡献,当榜样,进而带动了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推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2013年初,在秀屿区教育发展促进会成立大会上,莆商们响应反对铺张浪费、热心公益事业的倡议,现场共捐赠教育资金1468万元;月塘乡励山村的民营企业家捐出举办元宵宴请的350多万元,成立全市首家村居互助公益基金会;东庄镇马厂村林冬金老人简办寿宴,捐资100万元助学……
4年来,移风易俗活动效果凸显,仅秀屿区一个区就年均节省燃放烟花爆竹、请客吃饭等费用近亿元,达成捐款总额4亿元,全区聘金基本降至20万元以下。
让群众愿意不比阔气比公益,让莆商乐意一捐再捐,让文明新风常驻——对于莆田市的干部群众而言,这些变化离不开的是“信任”二字。
岁末年关,在东庄镇锦山村,一场捐资助公座谈会正在进行。返乡的莆商和村民聚在一起,讨论村子的新年规划和建设。一些未返乡的莆商通过微信捐赠,并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
“每一笔捐款都是群众的托付和信任,每个项目都要经过村民代表协商,进行公开讨论;每一笔支出也要公示,接受监督。”锦山村党支部书记吴金城说。
4年的时间里,锦山村共收到村民捐资1000余万元,村子面貌也日新月异:道路扩建了;昔日恶臭阵阵的垃圾堆上,一座现代化的公园为群众提供了茶余饭后的好去处;投资350万元建设的戏院,使群众足不出村即可领略高水平的文化盛宴……
“村子搞建设,村民们有钱出钱,有地出地,有工出工,大家关系也和谐了许多。”回忆起近年来村子的变化,吴金城印象深刻。
“政府主导,干部带头,莆商引领,群众参与。现在的莆田,已经呈现出‘不比阔气比公益,不讲排场讲善举’的新气象、新风尚。”莆田市副市长陈惠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