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生活广角

冷空气的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2018-12-11 09:48:21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冷冷冷!近日全国各地纷纷降温,迎来史上霸王级的寒潮。“@中国气象局”微博调侃:我滴妈呀!这天气能出来见面的都是生死之交,能出来工作的都是亡命之徒,能出来约会的绝对都是真爱!!太阳还叫太阳吗?那就是冰箱里的灯……

  为何气候变暖 还有高调“冷插曲”?

  每遇寒潮,都有人质疑气候变暖是否趋缓或停滞。

  其实,冷事件频发与全球变暖并不矛盾,极端事件增加,但局地冷事件并不能改变全球变暖的趋势。

  曾有气象学家统计了上世纪后半叶的寒潮变化。我国华南地区的寒潮在20世纪50年代最为频繁,60年代次之,80年代最少。从强度来看,60年代寒潮活动最强,70年代次之,80年代寒潮活动减弱。而这与6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冬季温度逐步升高的趋势有密切联系;北方部分地区寒潮也有相同的特征。

  近期,世界气象组织(WMO)预测,2018年将是地球有史以来第四最高温的年份,官方称有记录以来20个最热的年份都出现在过去22年中,排名前四的年份出现在过去四年中。

  而极端冷事件更充分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最重要的特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目前的气候变暖主要发生在对流层中下层,高层大气(平流层)是变冷的,总体能量需要平衡,上下大气运动加剧,不稳定性也随之增加。

  气候变暖之后,赤道与两极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变暖使得冰川大范围融化,而冰川的融化又会吸收大量热量,使得极地和极地外围有的热量平衡关系被打乱,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大气的不稳定性。

  在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下,大气环流易发生异常。

  我国的寒潮是如何形成的?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北面是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西伯利亚气候寒冷,西伯利亚北面是极其严寒的北极。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主要就是来自这些地区。极地和高寒地区的强冷空气沿着西风带和西北气流,向东南快速地、暴发式地侵入和移动,给沿途地区带来强降温、强风和强降雪,当达到一定标准时,即为寒潮。

  位于高纬度的北极和西伯利亚地区,常年受太阳光的斜射,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少。在冬季,北冰洋地区气温经常在-20℃以下,最低时可达-70℃~-60℃,1月的平均气温常在-40℃以下。气温很低使得大气的密度大大增加,空气不断收缩下沉,使气压增高,这样便形成一个势力强大、深厚宽广的冷高压气团。当这个冷性高压势力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汹涌澎湃地向其东南方向气压相对低的我国境内袭来,形成寒潮。每一次寒潮暴发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就要减少一部分,气压也随之降低。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冷空气又重新聚集堆积起来,孕育着一次新的寒潮的暴发。

  冷空气也分级:怎样才算寒潮?

  根据2017年修订的冷空气等级国标,采用受冷空气影响的某地在一定时段内日最低气温下降幅度和日最低气温值两个指标,划分为弱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四个等级。

  弱冷空气——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小于6℃。

  较强冷空气——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6℃但小于8℃,或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但未能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

  强冷空气——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

  寒潮——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或以下(其中48小时、72小时内的降温指的是日最低气温连续下降)。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