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生活广角

中老年人晚秋养生正当时

2018-10-26 10:51:16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尤丽

  晚秋时节,气候正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中老年人稍有不慎,轻则伤风感冒,重则胃病、老慢支、关节炎等旧病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又因秋天昼夜温差增大,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也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卒中等疾病的高发期。因此,中老年人要关注秋季养生,保持人体阴阳平衡,提前做好秋季疾病的预防,为冬季的来临做好准备。

  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也随之发生改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劝诫我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在以“收”为原则的前提下要注重一个“和”字。

  调和情志 远离悲秋

  秋天气温干燥,人们的心情也易受到影响,变得烦躁起来。中医认为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做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如果心情处于一个烦闷的状态,人也自然会处于一个焦虑的状态中,正所谓气大伤身、伤肺。尤其是肺气虚的人群对气候的变化更敏感,一些中老年人在入秋之后,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

  因此,保持好心情对养生来说非常重要。秋季要做好自身情绪的调控,不能处于一个大悲大喜的状态中,即使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也要及时的予以化解,以避免气血在体内产生不良凝结。尽可能让自己处于一个开心、愉悦的状态中,不要因小事情而发火,若遇到实在头疼、烦躁的事情,还可以找朋友倾诉一下,使得心中郁结点得到很好的缓解。

  对中老年人来说,要养成不以物喜,不为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可以根据身体状况结伴去野外山乡,登高远眺,饱览大自然美景,疏解抑郁情绪。可以笑口常开,笑能伸展胸肌,增大肺活量,消除疲劳,解除胸闷,减轻甚至消除抑郁情绪。中老年人在秋季经常笑一笑,对达到心肺气血调和,保持人的情绪稳定特别有益。

  秋冻有节 和用强身

  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谚语,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但对“秋冻”要有正确理解,科学领悟其中真髓。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不要天气稍微转凉就急着加衣服,让皮肤接触寒凉之气,慢慢适应温度的变化,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冬季也能少生病。

  到了深秋时节,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如果还是薄衣单裤,极易受到寒冷刺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感冒。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天气变化,一旦受凉感冒,极易导致旧病复发。

  另外,晚秋气温骤降,是一年之中最容易发生中风的季节,中风病人在发病数日或数月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小中风症状,例如吞咽困难、视力模糊、语言不清、半身麻木或无力等等,由于这些症状的暂时性,很容易被忽视,特别提醒中老年人对这些中风预兆应保持高度警惕。因此,要顺应秋天的气候变化,适时地增减衣服,做到“秋冻”有节,与气候变化相和谐。

  饮食调和 润肺防燥

  秋燥是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气候。人们稍有疏忽,就容易被秋燥耗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症状。预防秋燥要特别注重饮食调养。秋季饮食应该以清淡、温软、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品为主。注意主副食、荤与素和粗、细粮的合理搭配,适当增加豆类、薯类的摄入,有利于促进排便。特别是应该常吃些有养阴生津、补肝益肾、润肺通便作用的食品,《饮膳正要》提出:“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就是说,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白萝卜、蜂蜜、枇杷、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吃百合、银耳、秋梨润肺,葡萄、荸荠、莲藕润燥等,不要进食过于生冷的食物,适当多吃酸味果蔬,酸味能收敛肺气。

  民间有“无病三分虚”的俗语,意思是一个人即使夏天没有得什么病,但是到了秋天身体也会虚,因为夏天严重耗气、伤阳,人体能量消耗多,身体就会虚弱。秋天适当饮食进补既能补充夏天的消耗又能够为抵御寒冬奠定基础。贴秋膘以适度为原则,不要大吃大喝,特别是少吃肥甘厚味。晚秋气候寒凉,中医推荐羊肉和芡实为最佳食补,可以用芡实炖羊肉,也可以用芡实加大枣糯米熬粥,用萝卜炖羊肉食用。

  对中老年人来说推荐粥类食品进补为宜。粥类食品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不伤脾胃,是秋季补养身体、健脾胃最好的食补方法。每天早晨多喝点粥对身体非常有益,因为其中的粳米、糯米本身具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效。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添加其它食材,俗话说“秋季平补、冬季滋补”,所谓平补就是选用补而不峻,不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如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在这给中老年人朋友推荐5款养生粥。

  ●百合莲子粥 具有滋补肺肾润燥生津,防病延年的作用。

  ●薏米粳米粥 具有健脾胃、消水肿、祛风湿的作用。

  ●南瓜百合粳米粥 具有健脾滋阴润肺通便的作用。

  ●山药糯米粥 具有调理肠胃、补养脾胃的功效。

  ●茭白瘦肉香菇粳米粥 这款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调补脾胃、清热解毒、通便利水的功效。

  秋天天干物燥,人体同样缺少水分,古代有“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抗衰老。蜂蜜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大于70%,还含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蜂蜜对高血压、神经衰弱、动脉硬化、肺病等有疗效。中老年人在秋季经常服用淡盐水、蜂蜜水不仅有利于这些疾病的康复,还可以防止秋燥给人体带来的伤害,有润肺养肺延年益寿的作用。当然,糖尿病患者适当限糖,高血压的患者需要适当限盐。主动饮水很重要,不宜大量快速饮水,要多次少饮,每天1500-1700ml。

  早卧早起 动静和谐

  中老年人在起居方面要顺应秋季养生之道“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保证充足的睡眠,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收敛太过,保证精力充沛。适当的运动使人体上下之气贯通,增强脏腑功能,减少心理压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中老年人运动强度不能太剧烈,量也不要过大,最好是微量出汗为好,以防出汗过多,耗神伤液,还易受寒感冒得不偿失。比较适合的运动是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等,这些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锻炼还要坚持,每周至少5次,每次30分钟以上;还要做好运动前身体的充分准备,运动后的拉伸整理运动。也可以结伴郊游、登高赏景,但要注意出行安全,不要登高涉险,避免发生意外。

  总之,深秋养生若能谨遵“四时养生”的原则,做到情志、饮食、运动、起居顺应秋时,以“收”为原则的前提下注重一个“和”字。中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身心双修、动静结合,做到未病先防、慢病防变,顺时养生,延年益寿。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