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天下

德国乡村的农家生活

2017-06-29 12:57:49       来源:德国乡村的农家生活    作者:

  曾经有幸近距离地观察过德国乡村的农家生活。那次,我们做深度游,来到法兰克福吕德斯海姆一户农家做客,品尝他们家自酿的葡萄酒,吃了正宗的德国农家菜。

  这户农家祖孙三代住在一起。到了孙子茨姆曼已是第五代的农民了。吕德斯海姆是一个葡萄园镇,茨海姆家有占地270亩的葡萄园,这个家是从第三代开始种植葡萄的,现在,茨海姆和父母在自家的葡萄园工作,爷爷在家打理家务。到葡萄夏天抽枝时,他们会雇一个波兰人帮助剪枝。他们家拥有收割葡萄的机器,购买这台机器需要100万欧元;他们自酿葡萄酒出售,因此他们家也拥有一个酒窖。

  茨海姆在农业技术学校学了三年,拿到了农艺师资格,又到美国去进修两年,获得经济管理师资格,再有两年工作经验,才能满师,而只有拿到满师证,茨海姆才有资格继续父亲的葡萄园产业。

走近德国乡村

              图为20岁时的茨海姆。他正在他的葡萄园内工作。

 

  那天晚餐,好客的主人拿出自酿的16种葡萄酒让我们品尝。之前,或者之后,我经常在餐桌上喝到葡萄酒,有几百元一瓶的,也有近千元一瓶的,那都是工作上的应酬,说好听点是喝酒,其实是牛饮,一杯杯地往嘴巴里倒,再好的酒也是浪费了。但那餐,我们真的是在品酒。德国是世界上十大葡萄酒生产国之一,有两千多年的酿酒历史。莱茵河畔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河水清流丰溢,这样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葡萄的种植。据说每当葡萄成熟的时候,葡萄酒产区便游人如织。而每种葡萄酒因为葡萄品质的优劣,或者种植地的不同,晚收或者精选等原因,酿出来的口感也不一样。在如此考究的葡萄酒文化面前,我们这些人相当于土包子一个。那一天的晚餐,让我感慨颇多。想我们那些在酒桌狂饮滥饮者,其实他们都是有机会或者有实力喝酒的人,与其这样伤身伤肝的喝酒,为什么不掌握一些有关葡萄酒品尝的学问,在酒桌上做一个雅客。毕竟我们已经过了饥饿的年代,应该学会向品质生活迈进了。要享受品质生活,首要一步,就是学会如何品酒。

  在德国做深度游,导游兼翻译还把我们带到了他的德国女友家。翻译是中国人,好像是一个学什么的博士,毕业后在德国谋生数年,有了一个德国女友。那德国女友在法兰克福工作,但家在农村。那天,我们从法国开车返回德国,在巴伐利亚州的一个小乡村里,我们见到了翻译女朋友的一家,还有翻译出生不久的儿子。

  小姑娘抱着的那个孩子是翻译的儿子。两个小姑娘是翻译女友的外甥女。

  那天正好是德国人过五月节。五月节的传统在德国已沿袭了四五百年。据说这个节日源自日耳曼的一支凯尔特人的文化。春夏之交正是自然界万物孕育的季节,所以五月节象征着生命孕育之始,也是未婚男女择偶的好日子。那天,德国人在镇中心竖起高耸笔直的树干,这叫五月树,是五月的象征。五月节有一项重要的活动:瓦普尔卡之夜。4月30日晚,村镇里男女老少陆续来到露天广场,广场四周布置好啤酒饮料销售车,烧烤、肉肠快餐摊,中央摆着一排排条椅、长桌静候来宾。广场四角的音箱里播放着强劲刺激的现代音乐。这天晚上,年纪稍长的人坐在一起畅饮说笑,小伙子们站成一圈碰杯豪饮,兴致高涨时粗着嗓子唱起方言民歌。年轻人在瓦普尔卡之夜狂欢通宵达旦……

  上图中人们千方百计想立起来的就是传说中的五月树。

走近德国乡村

              村民们正在排练节目。

 

  到访了两户德国农家,有种强烈的感受,那就是在德国,做一个农民,远比中国农民幸福。在中国,沿海地区的农民不能不算不富裕,但那仅仅是物质上的,精神层面远远没有到达德国农民那样。至于中国西部地区的农民,连经济上的富裕还远远没有达到。我曾经与不少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做过交谈,也曾走进过农民工住的工棚,他们现在的状况只能算是活着。算起来德国也是从二战以后开始走上经济建设的。作为战败国的德国,能在二战结束后的短短半个世纪里发生巨变,不得不引起世界注目。我认为,一个国家不管它们局部有多么繁荣,少数人的口袋里多么多么有钱,但农民不富裕,农村不繁荣,就不能算强。现在我们有很多干部今天考察西欧,明天出访北欧,后天又去美国,不知道他们学来了多少人家国家强国富民的举措?

  

走近德国乡村

              这是德国乡村的街道。

 

  

走近德国乡村

              这是翻译女友的家。

 

  

走近德国乡村

              这是德国乡村的一户农家的住宅。 这也是德国乡村的农家。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