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9 14:29:32 来源: 作者:记者 姜慧梓
CPI在高位运行了大半年后,最终落实。1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19年CPI同比增长2.9%,涨幅较上年扩大0.8个百分点,控制在了3%的预期目标范围内。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近期CPI仍将处于高位,2020年一季度之后可能明显回落。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曾对记者表示,据他判断,今年物价还会继续上涨,与整体经济形势有关。
猪肉价格对CPI的影响如何?
——猪肉价格对CPI的拉升作用在减弱
12月,CPI同比上涨4.5%,涨幅与上月持平,连续第2个月处于“4时代”。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核心CPI同比上涨1.4%,涨幅稳定。
此前一直大涨的食品价格在本月继续上涨17.4%,但涨幅回落1.7个百分点;环比已经由上月上涨1.8%转为下降0.4%。
具体来看,鲜菜、鲜果价格分别上涨10.6%和0.6%。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沈赟解释,价格上涨主要受冷空气及大范围降雪影响,鲜菜、鲜果生产和储运成本增加。
猪肉价格由上月环比上涨3.8%转为下降5.6%,影响CPI下降约0.27个百分点;同比来看,上涨97.0%,涨幅大幅回落13.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明显。
沈赟表示,猪肉价格下降主要由于此前一直紧张的供给状况进一步缓解,“生猪生产出现积极变化,中央和地方储备猪肉陆续投放,进口量有所增加。”
在猪肉价格下降影响下,消费替代品价格明显回落。其中,牛肉和羊肉价格涨幅分别由2.8%和1.3%回落至0.1%和0.2%,鸡肉和鸭肉价格分别由上涨4.3%和3.6%转为下降4.9%和1.9%。
连平认为,猪肉价格环比下降,同比价格涨幅回落,可以认为,猪肉价格对CPI的拉升作用在减弱。
去年CPI为什么能成功“保3”?
——上半年CPI较低,最终全年仍控制在3%以内
2019年,在猪肉价格大涨的带动下,月度CPI屡创新高,在3月“破2”以后,9月再度“破3”,11月、12月连续两月站上“4区间”,自2012年2月以来首次“破4”。
全年CPI能否“保3”,控制在年初的预期目标范围内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随着12月CPI公布,2019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最终确定。2019年CPI同比增长2.9% ,涨幅较上年扩大0.8个百分点,仍控制在年初的预期目标范围内。
这一结果与此前的普遍预测保持一致。去年前11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叠加多项因素,国家发改委曾表示,2019年全年CPI同比涨幅会在3%左右的预期目标内。多家机构也曾做出过上述预测。
连平表示,2.9%的涨幅毫无疑问主要是由猪肉价格拉动的,“猪肉价格翻倍,又拉动其他消费替代产品价格上涨,因此CPI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升。”
之所以能够“保3”,连平结合全年数据分析,由于上半年CPI总体处在较低水平,因此尽管后期涨幅较大,但最终全年仍控制在了3%以内。
从“保3”的基础和条件上看,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曾表示,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具备坚实基础,工农业产品供应充裕,一系列猪肉保价稳供措施落地见效,生猪生产正在逐步恢复,禽肉、水产品等替代品产量也在有关政策措施推动下明显增加。
“逼近红线”会引发通胀吗?
——食品供给不平衡导致,非典型意义的通货膨胀
CPI直接反映物价水平,通常被认为是判断会否发生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
2019年CPI虽未突破3%这一调控红线,但“逼近红线”也令很多人担忧,这会否引起通货膨胀,影响宏观调控政策?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此次CPI上升是由部分食品供给不平衡导致,而非货币因素增加、经济过热等原因,因此并不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通货膨胀。
从去年11月数据来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5%,猪肉价格一项的直接贡献率就达约60%;加之牛羊禽等消费替代品价格水涨船高,合计贡献率达到70%左右。
但另一组数据显示,如果剔除猪肉价格的影响,核心CPI当月同比仅上涨1.4%。国家发改委表示,CPI运行比较平稳。
连平认为,这说明,在除了猪肉以外的其他领域,并不存在明显拉动CPI上涨的因素。
“我们还是要清楚地看到,这次CPI上涨主要是由于部分食品供给关系出现了不平衡导致的,是供给端的扰动,并不是货币因素增加,经济过热导致需求旺盛带来的价格上涨。因此并不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通货膨胀。”
他表示,目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正是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外部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多种因素叠加影响经济运行,导致需求不足,PPI连续多月为负,这是目前的主要问题。”
虽不必过分担忧通货膨胀,但连平提醒,局部价格上涨如果处置不好,也会引发物价较为全面的上涨。
比如,猪肉价格上涨引发消费替代品价格上涨,如果处置不好可能进一步扩散,波及到其他生活用品,从而增大CPI上涨压力。
同时,宏观调控政策的运用也会受到掣肘。他举例,比如本可以较为明显地降息,但在目前物价上涨较为明显的情况下,政策就需要考虑调息会不会进一步刺激物价上涨。
连平认为,监管部门和宏观调控部门需要综合考量上述因素,更有针对性地处理好供需关系,使局部价格上涨尽快平息下来。
美伊冲突会否影响一季度CPI?
——油价持续上涨可能性小,对CPI会产生短期影响
美伊冲突引发油价上涨,加之春节效应,今年1季度CPI走势引起关注。
连平认为,油价上涨对CPI带来拉动,是影响1季度CPI的重要因素,但是油价不会持续上涨太久,幅度也不会太大。
“从昨晚特朗普的声明可以看出,我们此前担心的战争阴云有所消散,这种情况下,油价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仍会短期内对1季度CPI产生影响。”连平表示。
同时,连平认为,虽然生猪供需矛盾正在缓解,但恢复正常至少要到2020年一季度以后,加之上年翘尾因素影响,因此1月份CPI仍将处于高位,预计在4%-5%之间运行,但继续大幅度升高的可能性较小。
1月下旬将迎来中国农历新年,节日因素也可能带来物价上涨。此前,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考虑到春节效应影响,以及2019年物价走势对2020年翘尾因素的影响,今年初CPI涨幅可能会较高。
从近期来看,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5日,猪肉、牛肉、羊肉价格均出现上涨,禽类产品价格有所回落,水产品价格小幅上涨,30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下降,6种水果平均批发价格小幅上涨。
连平强调,虽然进入春节,猪肉等价格可能出现上涨,但调控力度也会相应加强,比如通过投放冻猪肉、市场价格管理、消费替代品供给增加等,会对猪肉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态势有所抑制。
今年物价走势将何去何从?
——1季度CPI或增长3%左右,二季度将回落
从全年来看,国家发改委表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价格总水平将保持基本稳定。
连平认为,随着去年一系列鼓励生猪生产的措施逐步见效,进入二季度,生猪供给量可能明显增加,CPI将出现明显回落。
“全年来看,2020年上半年偏高,一季度可能在3%以上,进入二季度会逐步回落,整体上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全年可以控制在3%以内。”连平表示。
此前,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据他判断,2020年物价还会继续上涨。
他从整体经济形势角度出发,认为2019年的物价上涨存在一定必然性。“过去,我们的货币都在‘房子’里,但随着‘只住不炒’以后,房价逐步稳定,货币便会流向其他领域。”
“提倡高质量发展就不会再像过去一样搞大水漫灌式的刺激政策,那么前期高增长积累的货币还是会流向其他领域,带来物价上涨。”他表示。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