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0 10:53:28 来源:湖北农业信息网 作者:
农业技术援助一直是中国援非的重点。湖北是农业大省,30多年来,向非洲25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了近2000名专家,他们源源不断地输送品种、技术、观念,在非洲大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
非洲许多国家都把发展农业、解决粮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塞拉利昂农业部长曾在湖北援助的水稻示范田里亲自挥镰收割高产水稻,称赞其为“魔术水稻”。如今,“魔术水稻”以燎原之势在非洲大地推广,为非洲粮食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亩产400公斤!
非洲农民竖起大拇指
前不久,湖北援非农业专家蒋代铭收到一份特别的邮件,来自纳米比亚的一位农民学生,写信告知他农场的水稻喜获丰收。
蒋代铭是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2015年赴纳米比亚开展为期两年的南南合作项目。蒋代铭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非洲当地,水稻平均亩产量150公斤至200公斤,有的国家自然资源条件不错,但普遍缺少技术。
专家们刚到非洲试种水稻,当地人听说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都表示不可置信。为打消他们的顾虑,农业专家一头扎进示范基地,“一定要做出点名堂,才能让人信服。”蒋代铭说。
整地、覆膜、除草、消毒……专家们每一项举动,都让当地农民惊叹:原来种田有这么多学问。当示范田项目验收时,亩产超过400公斤,当地农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近年,湖北省输出多个水稻品种,并根据非洲当地土壤和气候特点,选择耐旱、耐盐碱的常规稻作为主推品种,得到当地政府认可和赞赏。
良种加上良技,是保障粮食增产的秘诀。湖北省农业专家组织开展多场农业技术培训,推广技术25项,其中,水稻强氯精浸种、盘式育秧、机械化插秧,农家肥工厂化沤制等10多项技术填补当地技术空白。
在农业专家多年努力下,被非洲农民称为“魔术水稻”的高产水稻由试验阶段跨入大面积生产阶段,埃塞俄比亚、加勒比海地区、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加蓬等国家和地区种植高产水稻平均亩产350公斤,是当地平均亩产的2倍至3倍。
凭眼神或手势沟通
援非专家有了“粉丝”
湖北专家与非洲农民一起全力改变着当地农业生产面貌,技术输出的同时,相互之间交流日渐广泛。
看着专家种田,跟着专家学艺,湖北专家与当地农民打成一片,大家彼此凭着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就能相互沟通。
专家们的务实作风,感染了当地农民。湖北农业专家邓正锐介绍,非洲农民种田比较粗放,操作也很随意,看到专家们的认真劲,他们也学着精细种田了。
有一次,邓正锐从国内带了少量土豆种,准备试种。播种那天,一位左腿高位截肢的农民,从50多公里外赶来参加播种,还帮忙挖地。一周后,专家到田间观察出苗情况时,这位农民又赶来了,他惊喜地说:“邓先生说一个星期出苗,真准确!”这位农民成了邓正锐的“粉丝”,掌握了土豆种植技术。
援非过程,也是专家们自我提升的过程。湖北农业专家熊艳兵坦言,帮助非洲人民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使个人能力和意志力也得到了锻炼。
随着中非友谊日渐加深,湖北省承担的农业援外项目连续不断,派出农业专家涉足面更广,包括种植、水产、农产品加工、水利工程、畜牧等领域。
援非经验开创新局面
农业合作进一步深化
在多年农业对外援助工作中,湖北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援非工作方法,积累了不少科学管理办法。
粮食生产是湖北的一大优势,无论是生产技术、加工技术、农用机械,还是管理经验,都比较适合这些国家的国情。省农业厅援外项目办公室主任邱大振说:“事实证明,我们的技术对非洲国家有较强吸引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中非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援非农业合作进一步深化。省农业厅透露,中国—纳米比亚南南合作项目二期即将启动,湖北省援非农业合作将跃上新台阶。
多年的援非农业合作,培养储备了一大批熟悉农业援外工作的专家人才。“援非团队不仅是具体援助任务的执行者,更是国际友谊的传递者。”邱大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