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家长里短

“扬州姑爷”赶到4000里外 给贵州乡亲留下珍贵记忆

2018-02-22 10:10:08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

  

“扬州姑爷”赶到4000里外给贵州乡亲留下珍贵记忆

  居述荣给村民拍的全家福。

  摄影师给咱拍免费照,人生头一回!

  “扬州姑爷”赶到离家4000里外大山过年,给贵州毕节的乡亲们留下最珍贵的记忆

  陈咏

  一位来自扬州的摄影师,过了个很不一样的春节。他陪着来自贵州毕节深山的妻子,一起回到家乡,用手中的相机,给妻子全村的乡亲拍了带着满满年味的“全家福”。从扬州高邮到贵州毕节深山,漫漫2000公里。这位摄影师不辞辛苦,只为给生养妻子的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留下这个新春最特殊的记忆,关于欢笑,关于幸福。在这个山区,拍一张具有“仪式感”的全家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样被专业摄影师“聚焦”,几乎都是头一回。

  通讯员 陈鲁高 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居述荣在给乡亲们拍照片。

  居述荣在给乡亲们拍照片。

  坐了30多个小时的汽车

  “姑爷”一家到山区过年

  “周遵吉家的女婿回来过年喽,还给大家拍照片哩!”居述荣一家三口的到来,打破了山村的宁静。今年40岁的居述荣是扬州高邮市八桥镇人,他的妻子周克淑来自贵州毕节深山的一个乡村。这次他趁着过年带着妻子回老家拍照片,是想为乡亲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10年、20年后,这张小小的照片,能给乡亲们的心里带来一丝温暖,那就足够了。或许这也契合了过年传递幸福的主题,真心希望把幸福传递到贵州大山里。”

  大年二十九,居述荣就和妻子周克淑、女儿甜甜坐上了去贵州的汽车,先坐26个小时到贵阳,再换乘4次车花了6个多小时到目的地——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杨家湾镇开林村。

  到了目的地后,居述荣发现,贵州的变化也很大,以前破旧的房屋变成了崭新的楼房,过去泥泞的土路也变成了户户通的水泥路。但尽管如此,那里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条件和江苏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山区“串门”爬得气喘吁吁

  走遍了小村100多户人家

  居述荣夫妇开始着手为乡亲们拍全家福,他们夫妻俩特地找了当地一个亲戚帮忙“宣传发动”,请他帮助联络乡亲们,告诉大家“贵州的女婿”回老家了,给乡亲们拍照片,不收钱。开始也有乡亲表示怀疑,对“摄影师”表现出不信任,在夫妇俩以及亲戚的解释下,大家终于明白了居述荣的想法,打消了顾虑,很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且邀请他们去家里喝茶。虽然拍摄100多家工作量很大,虽然最后的拍摄结果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居述荣真的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

  居述荣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当地拍照片真心不容易,主要必须克服两个问题,第一是交通问题。因为乡亲们都生活在大山上,家家户户都居住在山坡上,彼此相隔几百米很正常。“那里的大山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老乡们的家都分散在山坡上,坡度比较陡,山路难行。像我这样一个在平原长大的人,每天不停地爬上爬下,确实很累。当地本来气温就比我们这里高不少,不停地爬山,常常浑身冒汗。”

  另一个要克服的是语言沟通,虽然妻子是“专职翻译”,但她也因为离开家乡太久,在江苏生活时间长了,口音改变了不少,不少家乡俚语和近些年流行的“新鲜话”也不太熟悉了,所以还要麻烦家里亲戚翻译才能与乡亲们顺利沟通。拍全家福时,人员的站位、脸上的表情、彼此动作的配合等等,都需要不断地磨合,因此他每天要说很多话,甚至要喊。

  记得大年三十那天,居述荣走了一小时的山路,来到一个山沟沟,遇到了当地一对老夫妻,这家就他们2个人。儿子和女儿在外工作,常年不在家,过年也没有回来。老夫妻的生活很拮据,也很孤单,没有人陪他们说话。“我就想试着和他们聊天,但当时妻子有其他事情不在我身边,他们说的话我都听不懂,急得我满头大汗。费了半天劲,二老终于明白了我的意思,很感激我,老大娘执意要拔萝卜给我吃,去萝卜地要跑很远的山路,大娘很快地跑过去,气喘吁吁地拿着萝卜回来给我。也许,这个就是他们最好的水果。我接过洗干净的萝卜,鼻子一酸,眼睛里就有了眼泪。”

  当地一天只吃两顿饭

  火热围炉虽简单但很温暖

  居述荣说,因为过年,还拍了些乡亲们围炉吃饭的画面,他们那里一天2顿饭,早上9点和傍晚5点。因为气候潮湿,所以口味都偏重酸辣。一家人围着热气腾腾的锅炉吃饭的样子颇让人感动,那是最平凡的温暖,也是最动人的瞬间。

  “当地人总要把家里的土特产给我,比如腊肉,比如当地做的粑粑;还有就是一定要让我去他们家做客。乡亲们都觉得我人不错,没有忘本。这让我感到特别温暖,也觉得做这件事情很有意义,吃点苦值得的。”居述荣感慨地说。周克淑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老公做了这样一件事,自己也觉得“很有面子”。这里是生她养她的家乡,为乡亲们做些事情,留住一些美好的东西,真的太有意义。老公性格有些内向,不会说什么漂亮话、大道理,但他认准的事情,困难再大也会去做。

  “老公拍照时,我是他的贴身翻译,忙里忙外、跑东跑西,腿走疼了,嗓子喊哑了,也觉得很值。述荣觉得过了最有意义的春节,我跟他完全一样!”周克淑说。

  居述荣夫妇的女儿甜甜,虽然只有14岁,刚读初一,但受爸爸妈妈的影响,照片拍得也有模有样。这次去外婆家,她也跟爸爸妈妈一起忙碌。“这个年对我也意义重大,我在忙碌中懂得了一个道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服务别人,提升自己。我为老爸感到骄傲。”甜甜说。

  为何要给乡亲们拍全家福?

  本想给岳父一家拍照

  转念想到“众乐乐”更有意义

  今年40岁的居述荣是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目前在高邮市区海潮东路经营着一家名为“高邮照相”的照相馆。

  谈起为什么会有给妻子家乡的乡亲们拍全家福的想法,居述荣说:“我把相机带回去,本来是准备给岳父岳母拍点照片作为留念的,感谢二老把这么好的女儿交给我。当地条件不如我们这里,拍专业照片很不容易。在临走之前,转念想到,为什么不给养育了妻子的深山里的乡亲们都拍些照片呢,拍点全家福给大伙做个留念,‘独乐乐’哪有‘众乐乐’快乐呢?跟老婆孩子一说,她们也特别支持。”

  “这个想法,还让我想起了十年前我去过的贵州,如今已十年没去了。在我的印象中,岳父家所在的村子闭塞、落后,印象最深的是看到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小姑娘,背了一个跟她一样高的背篓,很吃力地行走在山路上。上次去的时候是夏天,路边长满了高粱,阳光下小女孩的背影愈发真实,真的让我一辈子难忘。时常会去想,十年过去了,那个小女孩还好吗,老婆的乡亲们还好吗?”居述荣说,带着这个想法,他们一家踏上了奔赴贵州的路途。长路漫漫,但他对这次贵州之行充满了期待,浑身也充满了干劲。

  两地相隔千里

  乡音迥异却能感受别样温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居述荣的这次义举,也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居述荣家在农村,母亲务农,父亲是代课老师,喜欢拍照片。每年学生毕业的时候,他都要给学生拍照片,晚上回家冲洗。从那时候起,居述荣就开始学习摄影了。

  而说起与妻子周克淑的相识,居述荣的眼神生动起来:“2002年春天,当时我在扬州上班,她从贵州来远嫁高邮八桥的姐姐家玩,无意中就认识了我父亲。父亲很喜欢这个淳朴、热情的姑娘,就介绍给我,但当时她看我照片说,这男孩子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有缺陷,不同意。”

  居述荣笑着告诉记者,当时自己是一只眼睛得了“偷眼针”(一种常见眼病)。“医生做了小小的手术,上了眼药,用纱带包了起来,于是,和妻子的第一次见面,还是以‘独眼龙’形象出现的。还好后来两人接触下来,都觉得对方人挺好,这门亲事就定下来了,所以我时常说,我跟我夫人的姻缘叫‘眼睛奇缘’。”

  “我如今取得了一些成绩,真的要感谢克淑,她一直在背后支持我。家庭琐事、照顾孩子和老人,都不要我操心,让我一心一意学习业务。为了跟上我的‘步伐’,文化程度不高的她,也挤时间学摄影,现在,她的照片拍得也很棒!”居述荣说。杨家湾镇开林村村支书周遵勇告诉紫牛新闻记者,江苏来的这个摄影师女婿很棒,他的一举一动乡亲们都看在眼里,大家都很感谢。

  而对于“扬州摄影师女婿”,村民牟道军则用很长时间都不愿松开的双手表达自己的感谢。“他嘴里说着什么我听不懂,但亲戚告诉我,这个年他过得真开心,长这么大头一回有摄影师给他拍照片,拍不要钱的照片。”居述荣说,春节期间,他会将乡亲们的所有照片,洗好了寄过去,让大伙早点看到自己的“高清全家福”。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