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家长里短

IT精英疑遭婚骗致死只能怪自己?

2017-09-13 10:30:05       来源:人民网    作者:蒋萌

  IT精英疑遭婚骗致死只能怪自己?

  背景:9月7日凌晨,Wephone创始人苏享茂跳楼自杀。原因是疑遭婚骗,被结婚仅一个多月就离婚的前妻翟某勒索上千万,以至资金链断裂。当初介绍苏享茂与翟某认识的婚恋网站成为焦点,苏享茂亲友认为这是“长期盘踞于世纪佳缘网站的团伙作案”。

  钱江晚报发表李晓鹏的观点:世纪佳缘网站自称是一家“严肃婚恋网站”,主打的就是会员信息的真实有效。但翟某的信息并不真实。据苏享茂后来对女方的了解,发现其生日并非网站显示的1987年1月,而是1986年11月。苏享茂去世之后,他的家属去女方工作单位找人,发现查无此人。翟某也故意掩饰其曾经有过一段维持2个月的婚史,结局也是男方赔付20万元。但是在世纪佳缘网站上,翟某的资料却是未婚。苏享茂之于世纪佳缘,正如魏则西之于百度,李文星之于boss直聘,反映出的都是网络中介服务平台信息不完全、不真实的问题,正是其平台上提供的虚假信息,让苏享茂这样的用户无法做出正确的判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果说,因为对方提供了虚假信息而婚恋网站无法查证的话,数万元的VIP会员费,就不应该收,毕竟,网站连基本的服务都不能保证。除了世纪佳缘,国内多家婚恋网站都存在虚假信息问题,以至于网上对此现象有较多不满的声音。酒托、婚托、婚骗充斥其间,上当受骗者有男有女。苏享茂之死,只不过揭开了拆白党们从线下发展到线上的冰山一角。

  苏享茂在遇到翟某之前,是IT精英与钻石王老五。没想到,一场真真假假的婚恋,却使其走上绝路。对此,不同的旁观者会有不同的想法,不解、惋惜、愤怒、嘲弄都可能存在。必须指出,现有信息都来自苏享茂与其亲友,背后的真相有没有出入,悲剧会不会进入司法程序,仍然有待观察。无论如何,值得外界思索的是,婚恋的基础与人性的复杂。面对翟某在他们认识第二天就索要特斯拉电动跑车,苏享茂没有拒绝,随后两三个月,他又在海南给翟某买别墅,在香港买珠宝,他们的交往完全是建立在钞票之上,苏享茂难道完全没有怀疑?双方认识三个月就结婚,一个多月后又离婚,闪婚的冒失,闪离据说“被勒索”,以及最后的自杀,很难说苏享茂自身没有性格上的缺陷。靠智商发家,却栽在情商之上,苏享茂之死令人五味杂陈。有人觉得,如果有人挖坑算计你,你将防不胜防。这也是追问婚恋网站责任、追究翟某是否是婚托敲诈的原因所在。不得不说,一方面赤裸逐利,另一方面没有核实会员信息真实性的能力,是婚恋网站最大的短板。由此,才有了各种托混迹于婚恋网站寻找“猎物”。有鉴于此,网络管理部门与执法机关该如何作为?

  员工“加班死”绝非自愿二字可解

  背景:江苏省苏州市一名50多岁的男子文某,在加班4个多小时后,回家后突然身体不适,最终不治身亡。法院以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过度安排加班、侵害了文某合法权益,不能排除文某死亡与加班的关系为由,作出了用人单位须对文某猝死承担相应责任、赔偿20万元的判决。

  中国青年报发表杨鑫宇的观点:文某就职的企业在法庭上自辩称文某的加班出于“自愿”。稍加分析,不难发现,这种诡辩于情、于理、于法都说不通。于情来说,在大多数企业中,员工在上级面前都严重缺乏发言权,往往很难拒绝加班要求。员工如此弱势,一是不想丢掉工作,二是因为不敢轻易驳领导的面子,使得“自愿”二字成了毫无意义的黑色幽默。于理来说,只要是员工加班,不论自愿与否,企业都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用工责任。一方面,企业理应发给员工符合其劳动价值,且足以补偿其休息时间损失的薪酬;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关注员工的身体情况,避免让员工承担吃不消的任务。企业不能仗着员工“自愿”,就肆无忌惮地把人当牲口使唤。于法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文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法院审理发现,用人企业竟然在死者出事前的一个月里,为他安排了每天2.5小时至4.5小时的加班时间,违法就是违法。只有反复重申劳动法的权威,拒绝“自愿加班”的说辞,对违法企业严加惩处,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让悲剧不再重演。

  自愿与被自愿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就加班而言,某些企业向员工灌输加班文化,这种洗脑让员工觉得如果不加班就无法融入企业,不加班不足以得到领导肯定,更别提升职加薪,这样的加班实属被自愿。还有企业以加班费为诱饵,加班时间越长收入越高,有的劳动者一天干十几个小时,加班费甚至占到收入近一半,这种利诱下的自愿加班,反倒有了“存在即合理”的底气……对某些企业而言,将女员工当男员工使,将男员工当牲口使,还美其名曰“敬业”,声称团队就是要有“狼性”,将野蛮与侵权悄然掩盖。疯狂地加班,身体长期超负荷运转,令许多年轻人患上亚健康,许多本来是老年人才容易患上的慢性病也提早出现在青壮年身上。不时发生的中青年猝死事件,对许多人本来应是警钟,却在温水煮青蛙的加班中变为“自己不会那么倒霉”的心存侥幸。这是劳动者的悲哀,更是劳动权益保障的羞耻。20万元真能“补偿”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轰然倒塌吗?这值得所有人思索。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