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5 11:37:04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伍石
笔者前不久去南方某县调研,该县信访局长办公室墙上的一幅大地图吸引了我:居然不是当地的区划图,而是详尽的北京市区图,上边还画着许多红圈。问及原因,那位领导同志也十分坦诚:“每年赴京‘截访’的任务很重,不熟悉地理环境不行啊。”至于画圈之处,基本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区域。
千里之外,用心至此,不可谓不认真,只是这份认真偏离了“靶心”。群众的来信来访,大抵事出有因、有所冤抑,应当依法接访、妥善解决。相反,不把精力放在权利的维护、矛盾的化解上,只担心捂不住怎么办,只焦虑出了事上边怎么看,动辄一截了之、一压了之,非但无助于群众利益,还可能“按下葫芦浮起瓢”,堆积起更多的不良情绪,酿成一次次无谓又烦心的“折返跑”。
此类舍本而逐末、南辕而北辙的事情,现实中屡屡上演。某执法局面对检查组,心思不在改进工作上,却搞来检查人员的照片,要求对照辨认、第一时间上报,以便“做好准备”。巧的是,如地图上的红圈,那照片也都一一编上序号、标示清楚。试想,一门心思只琢磨应付检查,业务本身谁来改进?若把这份“精益求精”的劲头,放在为民务实清廉上,何愁工作局面打不开、群众满意度不高?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拎得清工作中的“本”与“末”,做起来才能有的放矢,事半而功倍。其实,为群众的情绪找到出口,为群众的诉求寻见门路,较之一时一地的“严防死守”,效果好得多,成本也低得多。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各个部门有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责,但维稳的只顾维稳、不顾维权,执法的只管上级检查、不管群众意见,就是找不准过河的“船”与“桥”,最终只能于事无补、徒劳无功。
比地图上的红圈、照片上的序号更难擦的,是人心中的“红圈”与“序号”。很多时候,一些干部不是算不清这笔账,不是不懂得“本”与“末”的关系,而是在算盘里加入了私心杂念,倾斜了公义的“天平”。比如,有的人觉得,“帽子”是上边给的,遇到事不“拦”下来,会影响进步。有的人认为,干得好不如宣传得好,平时的口碑不管用,关键时候还得看“业绩”。对这些人,不妨扪心问问,我们干事创业仅为个人升迁吗?如果不顾群众的福祉,做再大的官,又有什么意义?
“为民”第一,还是“求利”第一,党员干部的人生境界高下立见。“凿川当凿源,植木当植根。修身有本末,请自心术言。”擦去地图上的红圈,我们的工作将会从治标走向治本,收获更多的群众满意;擦去心中的“红圈”,我们的事业将会从小我走向大我,成就更为踏实的本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