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4 11:05:33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常俊
纵深话题
公车监督还有多少漏洞要堵上
近日,陕西榆林一名网友拍摄的一段视频引发热议。视频内容为,一辆贴有“公务用车”标识的小轿车在榆林市榆林大道中段行驶,一只宠物小狗头部探出车窗外“兜风”。据该网友介绍,他是一名出租车司机,视频拍摄于榆林大道附近的西铁家园小区附近,车内当时正副驾驶位置都有人。经榆林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初步调查,这辆小轿车为佳县当地的公务用车。目前佳县纪委已就此展开调查。
贴有“公务用车”标识的轿车内,居然出现了一只宠物狗,这无疑突破了公众对于公务用车基本功能的想象。虽然目前此事的具体情况仍在调查之中,但仅凭这一细节,这辆公车涉嫌违规使用应该基本可以坐实。毕竟,不管如何,养宠物狗都属于私事,无论是搭便车,还是故意接送,恐怕都不合规。
2013年10月,中央纪委明确表示,将督促并要求条件成熟的地区和部门积极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GPS定位等制度。随即,多数地方都进行了跟进,让“公务用车”标识成为公车标配。而这次事件,无疑为当前的公车监督提出了现实警示,它一方面说明,尽管贴有统一标识,也不能低估部分公职人员违规使用公车的侥幸心理。
另一方面,公车违规使用以这种方式暴露,也说明,即便在贴有统一标识后,对于公车使用的监督也仍需强化。道理很简单,如果不是宠物狗把头探出窗外并被出租车司机发现,这辆贴有标识却可能被私用的公车,也很难引起注意,更遑论进入监督调查程序。
现实中,使用公车办私事,如接送亲属上下班、上下学等,是最常见的公车违规使用形式。但这些情况,除了出现在特定场所如学校,行驶在路上一般都不会被发现。而这显然也成为当前公车监督的一个现实漏洞。
公车统一标识,首先是要对公车使用者形成一种威慑,能够让他们注意自己的“身份”,在对车辆的使用上坚守界线。其次,则是方便社会监督。客观说,这一改革是必要的,也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一个直观的感受是,近几年有关公车违规使用的新闻确实少多了。当然,这与公车改革后公车数量的减少也不无关系,但还是不能因为某些贴有标识的公车“照样违规”,就否定贴统一标识的价值。事实上,这次公车载宠物狗被举报,正是因为宠物狗与公务车标识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如果没有贴标识,恐怕就没有人会觉察到不对劲。
但这则新闻,既反映公车贴标识这项改革发挥了实际价值,也同时凸显出了其局限性。早在公车统一贴标识行动之初,就有人提醒,对于公车的监督不能完全依赖于“一贴了之”。比如,外界通过标识来监督公车,一般只能在特定时间(如节假日)、特定地方(如娱乐场所)以及特定情形(如这次载宠物狗)下发挥作用。像公车在路上正常行驶,公众很难发现到底有无违规使用。因此,统一贴标识后,有关公车的内部监督仍不可放松。如按中央纪委的要求,除了贴“公务用车”标识,还要给公务用车安装GPS定位,后面这项功能目前是否普遍启用了?或者说,安装后是否有严格的后台监管?
要彻底压缩公车违规使用的空间,注定只能依靠内外合力,单一路径难免留下漏洞。在这个角度言之,一则“公务车载宠物狗”的新闻,实则是对有关公车监督进行的一个严肃提醒。只有尽快堵上公车监督的各种漏洞,公车改革各项措施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