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法治在线

辣条国家标准酝酿出台

2017-06-14 15:02:18       来源:新京报    作者:

  小辣条正在迎来重大产业升级。

  6月6日,新京报新食品周刊报道了《问题辣条河南湖南出产最多》,呈现了目前辣条缺乏统一标准等情况,引发社会和行业关注。

  6月8日,参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味面制品标准制定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了来自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国家粮食局粮食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专家团,共同走进豁达食品、漯河平平食品、津津友味食品、优粮生物科技等辣条龙头企业进行调研。

  据参会专家透露,目前调味面制品(简称辣条)国家标准草稿正在制定中,行业标准已经制定完毕等待公示。其均对辣条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检测标准拟做出规范,将结束往日没有统一标准的混乱局面。

  辣条国标正在制定中

  辣条这个名称红遍网络,鲜为人知的是,其专业名称及归类却始终缺乏统一标准,给企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2007年,“辣条大省”河南,曾出台《河南省调味面制品地方标准(DB41/T 515-2007)》,但随着产品品质要求的提升,该标准亟须更新。

  为此2011年河南省卫生厅下达通知,征集2012年度河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至2014年2月,新的地方标准修订文本制定完成,送至河南省卫生厅和河南省质监局审核。但专家透露,由于各监管部门对标准中类别归属未达成统一意见,这一新地方标准一直无法公布实施。

  2015年5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关于严格加强调味面制品等休闲食品的监管工作的通知》,调味面制品纳入“方便食品”实施许可,生产许可证内容为“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

  随后,食药监总局于2016年11月提出调味面制品行业国家标准立项,由河南省口岸食品检验检测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机构牵头,计划用一年左右时间制定好辣条的国家标准。

  据参与专家透露,目前调味面制品行业添加剂标准扩项正在申请中,国家标准也在加速推进,相关检测数据已经汇总,文本草案和编制说明正在紧张进行中。新标准出台后将会对辣条产业发展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

  防腐剂和甜味剂或允许用两种

  此前,关于辣条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范围,各地一直存在争议,甚至出现了地方标准相互“打架”的情况。

  如按照宁夏的地方标准,辣条为方便食品,不得添加甜蜜素,而依据河南省地方标准,辣条执行糕点类标准,允许限量添加甜蜜素。

  此外,名称的相异,添加剂使用的种类以及用量都有所差别,并且检测依据不一,导致很多产品异地销售得不到认可。河南省津津友味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钟惠隆说,“比如安徽省执行的是膨化食品的标准,而辽宁是按河南省的地方标准,因此完全一样的产品可能在不同省份销售出现不一样的检测结果。”

  按照此前河南的地方标准,甜味剂能用7种,防腐剂能用5种。现今,大多数企业是用3-4种甜味剂,3种防腐剂。新标准将解决添加剂混乱的问题。长期关注辣条产业的河南工业大学教授张国治表示,未来辣条或将可以使用脱氢乙酸钠与乳酸链球菌素这两种防腐剂,以及甜蜜素、三氯蔗糖两种甜味剂。用量将会参照糕点类别,进行严格风险评估。

  “调味面制品行业标准将有效改变调味面制品食品企业的现状,发证统一、检测统一、数据统一、标准统一。”郑州市平江商会秘书长李长根说。

  4000家河南辣条企业淘汰只剩236家

  根据郑州市平江商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全国拥有调味面制品食品生产企业580家,年总产值330亿元,市场销售额已达510亿。

  但在初创期,却冒出大量作坊式企业。仅在2000年,河南的调味面制品企业多达4000家,“当时全是手工作坊,加工粗糙,除了一台挤压膨化机外,再难找到第二件像样的食品机械,每天产能在几百件以上的微乎其微。”郑州市平江商会秘书长李长根说。

  不过,近几年来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据郑州市平江商会统计,河南调味面制品企业从2000年的4000多家减至2009年末的1000多家,2017年全省仅剩236家,年产值却由2009年的80多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225亿元。

  目前,正规辣条企业也在加紧生产装备升级换代,以实现自动化生产。

  6月9日,新京报记者在卫龙辣条的生产车间看到,其配粉、调味、输送都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在面料投入膨化机后,经挤压、切条后进入拌料桶加料后,由机器进行包装后经检测合格方可出厂。而在所有生产车间中,都有臭氧装置进行消毒,而车间内工作人员需穿戴专门的制服,进行消毒后方可进入。

  “辣条行业必然是走向集约化,小作坊和无创新能力的企业将被淘汰。”国家粮食局粮食科学院副主任谭斌说。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