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展会

为老区致富打开新窗口

——全国革命老区首届特色手工艺品和农特产品展览会侧记

2016-11-04 13:58:14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韩霁

  贵州省黎平县彦婷刺绣坊总经理陆婷向人们介绍刺绣坊的产品。陆婷家原本是贫困户,通过开办刺绣坊,带动当地很多群众脱贫致富。 本报记者 韩 霁摄

  “欢迎大家到我们的刺绣农民合作社做客,在那里,您不仅可以欣赏到田园美景和更多的刺绣产品,还可以拿起绣针亲自体验一下刺绣工作……”在日前举行的“全国革命老区首届特色手工艺品和农特产品展览会”上,来自贵州省黎平县的县民族手工协会会长、彦婷刺绣坊总经理、侗族姑娘陆婷向来参观的人们发出邀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和《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关注老区、支持老区建设,10月14日至16日,由国务院扶贫办指导,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的“全国革命老区首届特色手工艺品和农特产品展览会”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

  “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老区精神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然而,受历史和自然条件、区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一些老区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老区农村现在还有数量庞大的贫困人口。”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王健说,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可以说,打赢脱贫攻坚战,老区是重中之重。”

  “展览既是一次全国革命老区特色产品的交流盛会,更是一次老区人民崇高精神、智慧才华、丰硕成果的巡礼。”王健表示,希望此次展览能够为社会各界开启一扇进一步了解革命老区的窗口,“不仅宣传革命老区的辉煌历史、伟大贡献,更搭建起展示老区青山绿水、宣传推广老区特色产品的桥梁,促进革命老区的红色历史和绿色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有机结合,进一步助力老区脱贫攻坚”。

  在甘肃省展区,庆阳市文化馆馆长关宁向记者介绍,庆阳是我国的香包刺绣之乡,近年来,庆阳市大力发展民俗文化产业,“庆阳农村妇女几乎人人都会缝制香包,市里鼓励刺绣能人广泛带徒授艺,不仅有效地促进了这一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也为广大群众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关宁说,庆阳市已连续举办12届香包民俗文化节,目前,全市有香包民俗文化产品20多个大类5000多个品种,年产量达到900多万件,产品远销国内外多地。“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3.04亿元,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在广东省展区,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宝鑫家庭农场总经理刘仁华和他的爱人热情地招呼人们品尝农场种植的柚子。刘仁华向记者介绍,目前他的家庭农场雇用了20个当地的贫困人口务工,务工人员的年收入大概在3万元左右。2011年,县里成立了水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有100户,大部分都是原来的贫困户。种柚子已有32年的刘仁华负责把经验传授给大家。目前,合作社种植柚子上万亩,年产量达到1000多万斤,可实现产值7000多万元,合作社社员平均每户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我家原来就是贫困户,2004年我借款10万元成立了刺绣坊。刺绣坊的成员主要是贫困家庭妇女和残疾人。”陆婷告诉记者,没想到,刺绣坊的产品在淘宝上卖得很火,这让她信心大振。于是,开办培训班、成立农民合作社、开办庭院式店面……过去,当地农村妇女一个月的收入只有200到300元左右,现在,刺绣坊成员每个月的收入都在1000元到1500元之间。“今年,我们在各乡镇又设立了7个刺绣基地,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陆婷说。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