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行情动态

“在这里很舒服”——大年初十河北新发地见闻录

2017-02-07 21:35:07       来源:    作者: 新华社记者 杨毅沉 王昆 阳娜

  芒果交易大厅、香蕉交易大厅、中央冷库……河北高碑店,西侧太行山映衬下,十几座巨大的农副产品库房、交易大厅,在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上显得格外显眼。

  这就是承接了北京农批市场功能的北京新发地高碑店农副产品物流园,2015年10月29日全面启动运营,迄今已有5000多商户聚集在这里,其中80%是从北京来的。

  因豆腐丝闻名于华北的高碑店,地处京津保三角腹地,北距北京市界30公里,东距天津市界52公里,距离北京丰台新发地约60公里。

  从北京入驻高碑店的商户在这里过得怎么样?园区运营得怎么样?2月6日,大年初十,新华社记者走进这里一探究竟。

  一排冷库内,一些从北京入驻高碑店的商户正在装卸香蕉。

  “我们这里仅储藏香蕉的冷库就有70多个,在全国可能都是最大的。”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米亚林说,大仓储、大中转、大流通,园区的目标就是要做全国知名的综合型农副产品交易集散中心。

  一间200多平方米的冷库内,一箱箱香蕉整齐码放,一股蕉香的味道扑面而来,在老挝和云南、广西等地种植了数千亩蕉园的“晋川香蕉”负责人郝端端正在盘点整理。

  27岁的郝端端,从3岁起就离开山西跟着做香蕉批发生意的父亲郝占旺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是第一批从北京新发地入驻河北新发地的大型香蕉商户。

  “这里租金低了,成本降下来了,物流也很方便。”郝端端说。

  “搬到高碑店,老客户没有流失,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客户。”放下手中正在搬运的一箱香蕉,郝占旺走过来说,以前在北京一天卖五六百箱,现在一天能“走”2500多箱。

  “库房得劲了,2个冷库加起来有五六百平方米,比北京大多了。”郝端端告诉记者,“通过市场的担保,我们现在还能从金融机构拿到贷款。”

  为了留住北京来的商户,河北新发地还配套建设了住宅小区“幸福城”。

  “儿子和女儿都有孩子了,孙子、外甥一共3个,我们还在‘幸福城’买了房子。”郝占旺满是风霜的脸上洋溢着微笑……

  “在这里很舒服,空间也好,地方也大,啥都便宜,多好啊。”在位于市场中心的鲜果交易大厅地上,整齐堆放着一箱箱库尔勒香梨,50岁的韩永强穿着厚棉袄等待客户上门,“这里是展示,货都在冷库里。香梨从新疆发货到这儿,车要走三天三夜。”

  “今年还会从北京来一批商户。”韩永强是高碑店本地人,曾在北京生活了十六七年,现在一家四口人又回到高碑店生活。说起未来,他充满信心:“你说将来?往大了搞呗。”

  记者一路探寻,遇到的从北京入驻高碑店的商户大都在当地买了房,有的还买了两套房。

  米亚林告诉记者,很多商户不仅自己在高碑店买了房子,有的还买房给员工当宿舍用,这让很多像韩永强这样的高碑店人不再向往“北漂”生活,而是回到高碑店“落叶归根”。

  园区场地上,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100多辆来自各地的货车一字排开。车号“冀FJ9125”的大车上,有人正在装蔬菜。

  “装菜也是技术活,像冬瓜就得放在上面,冬瓜之间要放些软东西隔开。”货主王桂胜这几年到高碑店进货,往包头拉,“一车能拉30多吨。”

  园区办公楼展厅内,一张图片上,用红色标识、位于北京和保定之间的高碑店格外醒目。

  “园区每天的车流量有5000多辆次,人流2万多人次,交易量1.6万吨,交易额1亿多元,直接、间接带动就业近两万人。”米亚林说,“我们还间接疏解外来在京人口2万人,每天减少华北等‘三北’地区进京车辆2000余辆。”

  “对接首都,承接未来。我们已经和首农集团签约,建设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下一步还想承接一部分北京马连道茶叶商户。”米亚林说,希望未来把这里建成全国最大的食品交易之都。

  “在高碑店建立‘新发地’市场,不仅承接了从北京疏解出来的蔬菜批发功能,对首都是一种支撑,对我们更是一种拉动,可以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脱贫攻坚。”2月7日,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的话,一语点出了河北新发地的意义。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