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品牌

生产消费良性互动 线上线下销售趋旺

农产品品牌公信力提升

2017-05-16 08:29:00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杨果平

  国务院发文将每年的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关系到百姓生活的农产品品牌尤其受到人们关注。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愈来愈高,也正因此掀起了绿色、有机食品消费热潮。据悉,经过多年的深耕和积淀,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升,绿色、有机农产品在市场影响力日益彰显,农产品供给逐步向中、高端迈进,消费者吃得好、吃得安全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在优质农产品领域,逐步呈现出生产消费良性互动、线上线下销售趋旺的态势。

  优质农产品不断增加

  品牌公信力稳步提升

  据了解,截至2016年,我国“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接近10.8万个,逐渐成为人们菜篮子里的“常客”。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分别达到7.8万个、2.4万个、3844个、2004个。仅2016 年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超过1500家。随着产地规模稳步扩大,目前,全国有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超过3.5万个、种植面积达到1604万公顷,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696个、面积为1100万公顷,有机农业示范基地达到24个、面积为169万公顷,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基地达到20个,基本实现了环境良好、生态稳定、产品安全的有机统一。

  近年来的市场监测表明,我国主要农产品合格率大幅提升,“舌尖上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016年,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7.5%,其中,蔬菜、水果、畜禽和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6.8%、96.2%、99.4%和95.9%。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的需求倒逼标准化水平稳步提升,新制定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1310项,支持建设“三园两场”7651个。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成为引领质量安全的“排头兵”,107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监测合格率达到99.3%,较全国高1.8个百分点,群众满意度达到90%。

  随着农产品品牌日渐增多,影响力日益彰显。2016年,通过农产品推介活动,评选出农交会金奖产品301个,推选出100个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30个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遴选出16个中国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核心企业、50个最具影响力水产品企业品牌。

  产业发展尚存短板 守住底线从严监管

  相关调查显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目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还有很多,给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品牌创建带来相当难度。以土壤污染为例,目前中国至少有1300万亩-1600万亩耕地受到污染,约80%的农药直接进入到环境,威胁了每天食用的蔬菜。据专家介绍,中国化肥的使用量占世界的35%,相当于美国和印度的总和,存在明显的化肥过度使用情况。

  近年来农业部相继组织制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操作规程、投入品使用准则、产品检测标准和标志标签使用规范等近130个系列标准。最近《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2016版也正式颁布实施。这一农药残留的新国标,在标准数量和覆盖率上都有了较大突破,规定了433种农药在13大类农产品中4140个残留限量,基本涵盖了我国已批准使用的常用农药和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农产品。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支持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强调加快提升国内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将提升绿色食品品牌公信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据悉,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作为农业部下属的绿色食品专门工作机构,严格按照农业部总体部署和要求,坚决贯彻“审核从紧,监管从严,处罚从重”原则,并围绕落实绿色食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定实施了“用标企业年检、用标产品质量年度抽检、绿色食品标志市场监察与打假、质量风险预警、信息公告”等工作制度,实施对绿色食品企业和产品的全面监管。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王运浩表示,落实各项监管制度,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创新基地管理方式,建立退出机制是巩固品牌权威性的保障。同时,还要做好跟踪检查,推动关口前移,将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质量抽检纳入各地例行监测、执法抽查、风险评估监测范围,主动及时发布权威监管信息,将风险评估贯穿于监管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及时提醒风险因子可能带来的危害,使生产企业尽早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造成损失。

  提高流通产品效率 实现品牌优质优价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和公信力究竟有多高,最终必须通过市场竞争力和社会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检验,方能形成良性循环。否则,产品再好卖不出去,优质产品不能优价卖,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因此,为扩大品牌影响力,实现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优质优价,做好品牌宣传推介、建立市场对接与保护机制也是必要的。

  相关调查显示,由于多重因素影响,在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市场销售中长期存在“消费者优选意识不足、优质产品不能优价卖”的尴尬。曾几何时,由于人们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概念缺乏认知与了解,加之虚假认证与标注问题屡见不鲜,市场上名目繁多的产品,消费领域时常遭遇“李鬼冒充李逵”的现象,导致消费者信心一度下降。

  此外,由于品牌宣传推介不力,营销方式缺乏创新,对消费市场黏性不强,加之,一些消费者盲目崇洋迷外,热衷于购买和海淘国外进口产品,使国内的高端产品遭遇“夏打盹”,进而被束之高阁;同时,有些刚出道的高端产品动辄成百上千的虚高定价,与实际价值偏离太远,导致普通消费者无人问津,只好被长期积压,从而造成恶性循环……毋庸讳言,这些因素对整个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

  当前,针对农业生产特点和农产品本身的食品消费属性,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包装,合理定价,黏性营销等积极培育消费市场,做好品牌宣传推介与保护工作,以逐渐扩大品牌影响力,进而做大做强品牌,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提供大数据支撑,通过展会、电商推介等多种方式搭建销售平台,降低交易成本,拓宽优质农产品市场渠道,提高品牌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促进其价值的实现。此外,积极探索绿色食品基地对接绿色生资企业、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服务模式,创新基地管理方式,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区域化公用品牌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