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动态

“河间驴肉”造假 专家提出三大措施帮助打假

2018-01-10 09:55:21       来源:央广网    作者:

  央广网北京1月9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很多人喜欢吃驴肉,驴肉火烧也是名吃。“河间驴肉”作为一个品牌,广受消费者的好评,它也入选了河北省级非遗名录。

  然而,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河间驴肉火烧”,眼下正面临一场形象危机:有记者历时半月调查发现,在河北沧州河间市,多个家庭作坊,甚至正规企业都会利用骡子肉、马肉、猪肉,加上驴肉香精以及其他添加剂,熬制后冒充驴肉,这些“假驴肉”除了销往河北省内各地,每天也被成批量发往北京、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各个驴肉火烧店,进入食客的肚中。

  在河间当地,真驴肉的价格每斤在48元到75元之间,熬制的假驴肉每斤的成本价最多20元,背后是巨大的暴利。与此同时,记者发现,熬制驴肉的黑作坊多是无证经营,很多是在民宅里,卫生状况、安全状况十分堪忧。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党国英认为,假驴肉是在欺诈消费者,要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相关内容进行严处,此外,驴肉造假不仅冲击了某个品牌的美誉度、信誉度,更是冲击了公众本就脆弱的食品安全信心。

  党国英:地方的某一产品品牌被假冒,构成了商业欺诈,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伤害了当地的经济,这种情况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危害是很大的。因为市场经济是品牌经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好坏、原料的真假很难判断,需要品牌,消费者在购买品牌产品的时候能够放心。如果品牌倒掉,消费者就会感觉到吃亏,就不会去购买,生产者也就不会努力,因为维护品牌的努力敌不过商业欺诈者,伤害了经济的发展,这件事情一定要重视。

  采访中记者获悉,这几年,当地相关部门为驴肉“打假”做出了不少努力。2016年,河间市还下发了《2016年驴肉及其制品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然而,在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市场需求面前,造假者还是在不断地寻找对策、铤而走险,一车车假驴肉就这样运往了全国各地。如何才能让造假者不敢、不愿、不能造假?党国英认为,有三个主要的应对措施。

  党国英: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要考虑三个方面,首先,有的地方害怕披露一些问题,把假冒的披露了结果真的东西也卖不掉了,最后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这是一种短视行为,从长远看,该打击的打击,有利于地方品牌美誉度的提高,所以这个认识问题首先要解决。第二,监督检查打击的力度不够,处罚的力度不够,对于商业欺诈问题还是要加大处罚力度。第三个方面,有些商品销售的范围很广,要靠工商局的干部一个个查,到处看,确实也有工作成本问题,怎么办?地方政府做好品牌维护的同时,在技术路线上进行创新就比较好,比如品牌可追溯。比如河间的驴,从开始养到上了餐桌,扫二维码可追溯,知道它是哪里来的,知道真的还是假的,这样的技术是不难的,对于工商局来说,品牌的经营是授权经营,只查定点销售的地方,就会降低监督检查的成本,这样是不难的。通过政府和商界的努力,把这种经营的意识培养起来,这个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张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