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4 14:18:03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
北京市民每天需要的蔬果肉蛋等农产品,80%都是来自北京新发地。农产品进入新发地市场后,会经过哪些检测关?日前,北京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赵磊来到北京新发地市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重点走访了新发地肉类交易大厅、市场检测中心以及丰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驻场办公室。入场农产品必须同时出具产地证明和检测报告,市场每天还有专职食品安全员对农产品进行拉网式全覆盖巡查。服务北京29年,新发地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高标准的产地直供模式,并构建了“实时检测,可追溯源,源头把控”的三重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农产品不合格要求产地制约
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肉类交易大厅,详细询问了大厅基本交易情况,查看了市场定点供应企业公示、索证索票、票据公示情况,对市场基础工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随后,调研组又考察了市场检测中心,详细查看了检测样本和检测记录,并咨询了问题产品如何反馈和食用农产品进场快检监测情况。新发地市场总经理张月琳介绍说:“新发地市场对入场农产品的要求极为严格,不符合要求的,我们坚决不准进场交易,对抽检中有问题的农产品,我们将以市场主体的名义给产地农业部门、合作社发函,提出监管意见,把问题控制到源头。”
当调研组问到快速检测的细节时,丰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云鸿说:“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要求,快速检测只是针对蔬菜、水果、肉类和散装食品,而预包装食品则要送到国家指定的实验室进行全面检测。”
对于长期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产地,市场主体将对其进行一定的制约。新发地市场与全国230多个产地签有协议,凡是经市场检测不合格的,都要给当地相关部门发函,要求进行监督管理和整改。
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
日前,陕西榆林优质农产品在北京召开了推介会,马铃薯、小杂粮、红枣等榆林特色农产品正式进入北京,开始走上市民餐桌。榆林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成为全国第四大马铃薯种植大市;榆林小杂粮多种植在丘陵沟台地,远离工业污染,是名符其实的纯天然绿色食品。这些绿色特色农产品一进京,就受到了北京市民的热捧。
实际上,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农产品,都在源源不断地进入新发地市场。1988年新发地刚建成,全年交易量不足1万吨,到2016年,交易量已攀升到1550万吨。对于京城百姓而言,实现了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的转变。“多部门携手把好农产品最后一道关口,为了使北京市民吃上放心肉、放心菜。”汇聚于此的蔬菜和水果,从新发地分流到北京市的多个二级市场,最终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就算碰到极端天气等特殊情况,也要让老百姓吃得上、吃得好。”张月琳说,这个责任太重了,“不过,这挺值的。”
构建三重食品安全体系保障
张月琳介绍,新发地已逐渐形成了一套高标准的产地直供模式,并构建了“实时检测,可追溯源,源头把控”的三重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从新发地市场出来最终走上百姓餐桌的每一笔蔬果采购,都记录着货品来源、产地、销售者、车牌号、电话号码等具体信息。
据介绍,为保障北京市民的餐桌安全,新发地市场结合实际情况,将食品安全相关工作划分成三大块:市场检测中心、市场食品安全办、肉类交易大厅快检室,所有涉及农产品交易的部门和辖区密切配合和监督落实。同时,丰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新发地市场设立了驻场办公室,对市场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实时指导和有效监督。
市场每天安排食品安全管理员对食品、农产品进行拉网式全覆盖巡查。为了更好地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切实保障食用农产品的安全供应,市场提高了准入制度,要求入场交易的农产品必须同时出具产地证明和检测报告,没有检测报告的,在场外等待,市场安排流动检测车进行抽检,检测合格的发放“合格菜证书”,方可进入市场交易;不能达到国家统一食品标准的,一律拒之门外。另外,管理人员以蔬菜、水果、食用油、肉类产品、水产品、酒类、豆制品、调味品等为重点品种,开展全面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