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1 11:42:07 来源: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作者:
四川省郫县唐元镇,是西南地区有名的韭黄生产基地,据说该镇种植韭黄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当地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韭黄,但由于受人力缺乏和储存时间短的影响,很少有大面积种植韭黄的。
但近年来,在韭黄协会会长邓小泉的带领下,该唐元韭黄种植面积已达到8000多亩,一年产值2.5亿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条主要途径。邓小泉生于1987年。2009年夏季,他从四川当地一所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咨询公司只上了一个月班就辞职了,因为他要自己创业。虽然唐元镇是远近闻名的韭黄生产基地,但邓小泉之前以为韭黄跟韭菜,是两个不同的品种。
一、目标最重要
2009年9月,邓小泉了解到,唐元镇的韭黄售价高达3元一斤。很快,邓小泉确定了创业目标:种韭黄。但那时,邓小泉身上只有400块钱,所以他找来5个同学,凑了一万元钱准备创业,地点就选择在郫县。这不仅因为郫县是自己大学所在地,更因为当地针对大学生在农村创业给出的优厚政策。当时郫县针对大学生创业有优惠政策:第一年,每人每月提供600元的生活补贴,第二个是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补贴,租用农民土地的,县里补贴一半的费用。可这是一群刚毕业的毛头小伙子,既没钱又没经验,要想租地、买种,怎样才能让人信服呢?
一天,几个小伙伴揣着凑来的一万元钱,又借了两辆汽车,直接找到了唐元镇韭黄产业推进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一看,五六个人开了两辆车,一辆老君威,一辆马自达,感觉有点实力的,而且一开口,就显露出满满的自信。主任问他要做啥?邓小泉开口就说“我要租100亩田种韭黄”。这位主任被他的自信折服了,随后就给办了租地手续。邓小泉用凑来的一万元作为定金,签下了12年的土地租赁合同,按年付款。随后,6个合伙人分头借钱补交土地租金,迈出了创业第一步。
到了11月份,100亩土地被改良成功。从城市里来的6个大男孩,就这样没日没夜地在韭黄地里辛勤劳作,还特快乐。然而,仅过了两个月,邓小泉就在育苗基地里看到了让他心凉的一幕。“就像冬天的草坪,枯萎了之后的那个感觉,全部冻成黄色的坏苗,什么都没有了。”邓小泉说,这一下就损失了5万多元,更糟糕的是,这时团队里有两个合伙人要求撤出。同伴的离开让邓小泉有点接受不了。
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邓小泉不甘心。2010年春节过后,邓小泉重新育苗种韭黄。当年10月,正当他盖上遮光棚准备卖韭黄时,却发现,没人愿意要他的韭黄。当时的菜贩子大多喜欢要韭菜,不喜欢要韭黄。但韭菜的售价非常低,根本赚不到钱。邓小泉的发财梦想再次搁浅。不甘心哪!邓小泉冥思苦想:韭黄到底该怎么卖呢?李志伦是当时唐元镇最大的韭黄种植户,种了40多年,有200亩韭黄种植基地。而且他所有的销售渠道是独立的,不受菜贩子的左右。邓小泉想去李志伦那里看看。看着李志伦,邓小泉才意识到农业里有很多学问,他根本就不懂。他想拜李志伦为师。邓小泉刚来唐元镇种韭黄时,那副不可一世的样子给李志伦留下了浮躁的印象。所以开始时,李志伦是不太愿意的,就调侃他:你自己水平那么高,又有钱,你有钱你自己整呗,为啥来找我们?但尝到苦头的邓小泉,这次是铁了心想拜李志伦为师的。经过一番软磨硬缠,李志伦终于答应接受他了,但必须经过严格的考验。因此,李志伦给他指派了一个最苦的活儿——给学校食堂配送蔬菜。邓小泉赶紧将基地里的韭菜卖掉,腾出4个月的空闲期,免费来到李志伦身边当学徒。就这样,邓小泉每天从市场采购蔬菜,再装车送货,从凌晨忙到傍晚。其实,李志伦是想让邓小泉通过跑市场采买这一环节,好好熟悉蔬菜的销售。但邓小泉却有了另外一种感觉:“在配送蔬菜的时候,我们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他说你的不合格,就不合格了;他说要退给你,你得拉回来;他叫你给他补差价,你就得补。”邓小泉把原因归结为品牌没有打响。他想转变这个现状,要把唐元韭黄的品牌做成郫县的一张名片,这个想法让邓小泉异常兴奋。
2011年4月,唐元韭黄的市场价从3元一斤骤降到2元,低于成本,种植户承受不起纷纷出手,导致市场上韭黄更多,价格更低,成了恶性循环。
邓小泉却认为,韭黄价格跌入低谷,正是他实现心中梦想的大好时机!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邓小泉制定了一个计划,并悄悄告诉了李志伦。他要和李志伦用一个秘密行动来扭转韭黄跌价的局面。这是个什么计划呢?“硬抬价是不可能的,毕竟我们只种了100亩,跟全镇8000亩比只是一个零头,所以我想打一个心理战。”邓小泉说,他的计划就是以3元钱一斤的保底价,大量收购种植户手中的韭黄,放到老李的冷库里。然后大张旗鼓地宣传:韭黄价格马上就要涨了!以此稳住种植户,暂缓抛售韭黄。把韭黄放进冷库,可以保存7至12天。更重要的是,这件事不能说出去,一旦走漏了风声,计划将全盘落空。
2011年5月中旬的一天,邓小泉把3元一斤收购韭黄的告示四处张贴,等着种植户上门来出售。很快,看到告示的种植户陆续送货上门了。邓小泉以现金收购,小心翼翼地把韭黄放入冷库,锁上门,钥匙全部收到自己手上,任何人都不准进冷库。一边把源源不断送来的韭黄加工好放进冷库,一边把自家的韭黄拉出去卖,并故意说,自己销出去的价格是3元多至4元一斤。但其实还是2元一斤。这样坚持到第三天,邓小泉已经收了5千斤韭黄,比市场价多花了5000元。他再也没有多余的钱收购了。
就在他担心计划失败,满仓库的韭黄砸手里的时候,转机出现了。一些种植户在邓小泉这里卖到3元一斤后,回去就宣传开了:不用急,不用急,韭黄还是3元一斤!韭黄涨价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唐元镇。种植户都想等等再卖,市面上突然缺货,韭黄价格竟然真的抬升了。
随后,邓小泉和李志伦成立了韭黄联合社,集合了唐元镇2000多亩面积的韭黄,统一销售,韭黄价格再也没出现过暴跌的情况。2013年,联合社整体销售额达到了4千多万元。
二、经营之道
(一)以真诚的承诺获得员工信任
2010年5月,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毕,繁忙的移栽和雨季排水准备工作即将到来。在这个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可正值农忙季节,临工们都去忙地里的农活去了,由于人手严重不足,邓小泉的蔬菜园子连续10多天都还处于半停工状态。时令不等人,怎么办?邓小泉整天愁容满面,心急如焚,于是,人手问题便成了他当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邓小泉来到了琉璃立交的劳务市场,在一周时间内,竟没招到一个工人。原因是:有的不愿干农活,有的觉得工资低,还有的嫌路程远等。“你去邛崃、大邑、青城山、彭州看看,也许这些山区地方的农民愿意来。”郭主任的一句话让邓小泉如同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他马上带上了助理,辗转于大山之间,挨家挨户地游说。但事情并不如想象中的简单,虽然想出去打工的山民较多,但因为不相信公司的实力,怕收不到工钱或工钱不高等顾虑,最终也没能成行。最后,邓小泉回到唐元镇,找到了镇领导和当地的村支书,详细谈了他的规划和生产经营状况,并邀请村、镇领导和部份村民代表到合作社进行实地考察,大家被他的诚心所打动,村上决定召开一个群众动员会,号召村民到合作社里来工作。
在动员会上,邓小泉当着镇、村委领导向村民们承诺:“凡到合作社来工作的员工,提前预支半月工资、以后工资日清月结,包吃包住。设立年终奖,根据所干的天数和管理人员的考勤打分确定年终奖的数量,凡做满一年,每人有3000—5000元不等的年终奖;过年发“红包”,如果能干到年底,每人一个过年红包,第二年再来的,再给开年红包”;他还说:“哪怕员工只干一天也会给一天的工资,并且承诺来回车费、食宿费全由合作社垫支”。有了这样的承诺,愿意来合作社的村民越来越多,由原来的4人猛增到了26人,人手不够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2010年年底,由于支出与日俱增,合作社的资金运转出现问题。仅年末要支付的款项共计46万元。其中大额的有:地租20万元,建加工厂款10万元,农药肥料款16万元。然而,会计反映说账上已无钱,还说就连工人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也可能无法兑现,更不要说是“年终奖”、“红包”之类的资金了。眼看合作社的资金链即将断裂。怎么办?于是,筹措资金,兑现承诺又成了邓小泉当前要解决的又一重大问题。
有朋友对邓总说:“过了年就有一笔承兑汇票的货款到期,要不,过了年才给员工发奖金?”邓小泉当场就否决了这个提议,他说:“说过的话就要算数,人要讲诚信,怎么能不兑现承诺呢?”于是,他召开股东大会,向股东们阐述了合作社的经营状况和面临的困难,恳求股东们想办法筹措资金,共渡难关。由于年底各股东的资金压力都很大,通过努力,没有筹集到所需的款额。最后,邓小泉横下一条心,他联系了民间借贷,不仅结清了工资,还发了年终奖和“红包”,并一一兑现了承诺。员工们非常高兴,大家都夸他是位诚信的人,纷纷表示:明年开春后还要到合作社来上班,要和邓总一起把合作社做大做强。后来,有股东问他:“民间资金借贷利息高、风险大,你就不怕还不上?”邓小泉说:“办企业就要讲诚信,我们宁愿一起背债,也必须兑现承诺,不能失信于人,更不能让员工空手回家过年”。
(二)秉承经商之道,以“诚”赢得订单
2011年,合作社的韭黄生产步入正轨,邓小泉的旭驻圆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山东格林斯奥国际贸易公司顺利实现了与韩国和日本客商的对接,合作社的韭黄产品也通过了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的检测,顺利报关。眼看就能实现利润的翻番。当韩国客商来到唐元准备和邓总签单时,却提出一个条件:要求每天达到1吨韭黄的货量,并保证质量。而邓小泉却因达不到每天出口1吨韭黄的数量条件,当场拒绝了合同的签订。
原来,合作社的土地进出口备案面积78亩,实际种植面积为100亩,按目前的规模,每天只能达到1千斤的产量,韩国客商要求每天提供1吨的合格产品,超出了合作社的生产力,所以,无法签订合同。后来,他把合作社不能每天提供1吨韭黄的具体情况向韩国客户作了详细说明,韩国客户被他诚信经商的精神所感动,最后按产量签下了订单,就这样,合作社的韭黄终于实现了出口。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2年,但是,股东和员工们却一直铭记在心,做到诚信经营,时刻注意产品质量,努力生产合格产品。
(三)销毁劣质产品,维护基地声誉
众所周知,唐元韭黄是郫县的地方名优特产,它黄白如玉,其硒含量和韭黄茎长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具有“鲜、香、脆、嫩”的特点。2011年,邓小泉的合作社生产出来了第一批产品,经检验,这批产品无论从色泽还是味道上,都不具备优质唐元韭黄的特点,若上市交易,势必影响唐元韭黄基地的声誉。这时,邓小泉又做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把这批韭黄倒掉,全部予以销毁。
许多员工对他的这一举动表示不解,部分股东也表示不满,认为他“乱整”。因为,这毕竟是合作社的第一笔收入。虽然产品质量不优,但还是可以食用。邓小泉却说:“我们不卖不合格的产品,不能因为合作社的小集体利益而损害了唐元韭黄基地的声誉”。
原来,韭黄生产有严格的专业技术要求,而这项技术对于这位刚刚进入农村创业的邓小泉来说,无疑是一大难题,稍不注意,产品就不合格,上一批产品不合格就是一个教训。但这次失败没有难倒这群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家虚心向当地的农民和种植户学习,每一道工序都自己亲自动手操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伙慢慢地掌握了韭黄的栽培技术和生产流程,终于生产出了鲜、香、脆、嫩,符合唐元韭黄特点的合格产品。按照邓小泉的经营理念,合作社都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对于不合格产品,宁可倒掉,也不低价贩卖。
由于邓小泉注重产品质量,坚持诚信经营,合作社的韭黄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产销路子越来越畅,规模也越做越大,合作社和员工的收益也随之提高。大家佩服他的诚信精神,逐渐认同了邓小泉的经营策略。
邓小泉诚信经商,诚实做人,他的言行影响着身边的员工和企业合作伙伴,他的故事在唐元镇广为流传。邓小泉扎根农村,用诚信实现了自己青春创业的梦想。2012年,邓小泉被评为郫县十佳杰出青年,2013年,他荣登“中国好人榜”候选人,被评为2013年度诚实守信“中国好人”。
(四)推进创新创业工程,提高农户收益
邓小泉通过田间学校的正规培训,使当地农民实现了从普通农民到产业工人的华丽转变。同时为提高韭黄的附加产值,协会整合旗下会员单位优势资源,成立了以加工韭菜籽为主的精深加工企业-成都蜀酒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以唐元绿色无公害韭菜籽为原料,采用现代科学的循环穿透技术,酿造出了别具风味的蜀酒,与市场上同等产品相比,价格要高出15%,但销售情况依然较好。对旗下合作社升级转型及本地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大的拉动作用。
(五)开展经验交流,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在邓小泉的带领下,会员单位中开展“述梦想促发展”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主线,面向企业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群众性创新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为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
(六)提升协会能力,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政府职能的逐步转移,各个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市场化,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发挥社会组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协会紧紧抓住契机,从四方面加强建设,做好承接政府项目准备。一是加强协会领导,为承接政府职能奠定组织保障;二是加强协会建设,为承接政府职能奠定素质基础;三是完善制度建设,为承接政府职能奠定法律地位;四是增强服务功能,为承接政府职能奠定服务优势。
(七)加强科普阵地建设,健全科普长效机制
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邓小泉同志通过自筹及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及政策扶持,用于科普宣传、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协会现有120㎡科普活动室,固定办公场所160㎡,科普宣传栏10个,各类科普图书10000余册;聘请专家顾问5人,拥有技术骨干人员32名;年更新宣传栏内容6余次,受益群众14000余人次,发放各类科普技术图书、资料56余种,46800余册;同时他积极组织会员参加科技三下乡、科普宣传月和全国科普日活动,健全了科普宣传服务体系,实现科普宣传常态化。
(八)制定种植技术规程,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邓小泉积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专家,制订了“唐元韭黄无公害食品种植技术规程”、“唐元韭黄绿色食品种植技术”、“唐元韭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技术要点”、“唐元韭黄国家良好农业规范技术标准”、“唐元韭黄有机食品技术规程”唐元韭黄基地管理措施。通过制定种植技术规程,不仅改变了种植户传统生产意识,步入了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方式的科学发展轨道,带动和促进了唐元韭黄按规范技术规程进行生产,促进了韭黄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产品品质的提升,韭菜、韭黄顺利出口韩国,将“唐元韭黄”打进了国际市场,截至2015年底,累计创汇800万,出口会员的收入高于同期韭黄种植户40%以上。
(九)聘请专家指导,加强科技培训
邓小泉在担任会长期间,坚持在推广种植的各个环节派技术人员上门对种植户进行指导,而且还聘请专家教授长期对会员和种植户开展免费技术培训工作,2013-2015年间先后聘请了14人次专家对韭黄栽培进行技术指导,开展各类技术培训63次,累计培训6900余人次;协会在其带领下开办了成都市第一所农民田间学校—“郫县农民田间学校”,依托田间学校这个正规科普阵地,共举办培训班23期,培训学员1600人次;在田间学校中,各学员通过互帮互学、现场指导、观摩、参观和培训会等多种方式解决了农户在种植过程中由于信息闭塞、种植技术落后、种植流程不科学、品种老化、规模效益低等多种阻碍韭黄产业快速发展的问题。通过这些措施,使我县的韭黄种植由原来的只种单一品种,发展到常年种植5个品种,由于种植种类的增多,种植规模的扩大,带动了我县农业的发展,目前从事韭黄种植的人员已达到8000余人,并且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
为了丰富唐元韭黄的品种,进一步提升唐元韭黄的品质,他积极与四川省农科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对接联系,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以协会基地为载体做试验示范推广,完成了唐元韭黄“三大”集成技术的科技成果研究,完成了唐元韭黄集成技术图文并茂的“两本书”的编写。引进2个新品种,推广新技术5项以上。大力推广唐元韭黄地理标志种植技术、绿色种植技术和出口韭黄种植技术等技术。经过反复多次试验栽培,形成成熟的栽培技术后,在会员中广泛推广,新技术相较韭黄传统种植技术,在增加产量和病虫害防治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协会会员年均收入比本县其他农民高20%以上。
在邓小泉的带领下,唐元韭黄协会获得进一步发展,完成了试验、示范、推广新技术3项、引进新品种5种,促进了基地和韭黄产业发展壮大,带动了农民致富增收。唐元韭黄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先后取得四川省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认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唐元韭黄基地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协会下属基地被共青团中央、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民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被省农业厅命名为“首批四川省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协会获国家质检总局“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权,协会在2014年被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成都市示范农技协”。鉴于邓小泉同志对韭黄产业的贡献,其个人先后当选为郫县政协委员、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入选“中国好人榜”、四川省文明办授予“四川好人”、成都市委授予“成都市劳动模范”、“省级科普示范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