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5 15:21:3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记者 冯秋瑜
苏妮纳(左)和红薯专家在基地里交流。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地处粤东丘陵地带,客家人自耕自食的红薯就在这山清水秀间孕育而生。五华县华城镇的红薯育秧棚,是广州生长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育苗基地。2017年,苏妮纳和创业团队决心在这里大力发展红薯产业。从最初为了家人能吃到健康食品,到后来打造“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几千名贫困户增收,苏妮纳他们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辞职回老家种红薯
苏妮纳和姐姐从小在梅州市五华县长大,读大学来到广州,毕业后工作了近十年的时间。2014年,80后的苏家两姐妹初为人母,“那时候我们都在企业里上班,生了小孩之后,特别希望孩子能吃上最健康、安全的食物,记得那时候每次回老家,外公外婆都会给我们装上满满一车自己种的蔬果、鸡蛋等,可是后来他们年纪大了,自己种的不够,就从乡邻家里买了土特产来给我们吃。我们渐渐发觉:健康、安全的食品是个刚需。于是,2015年,我们创立了全国优质农产品流通平台——生长地。”然而只做平台,却无核心产品支撑,是团队遇到的第一道难关。
偶然间,老家的朋友寄给苏妮纳一些高山红薯,苏妮纳把它们分享给广州的朋友,收获了众多意想不到的好评:“这是哪里的红薯,怎么这么好吃?”在大家的建议下,2017年,苏妮纳和创业团队决心大力发展红薯产业。在父母辛苦培育下好不容易走出深山,苏妮纳却毅然选择重回家乡、潜心种红薯。起初父母都反对她们这样做,乡亲们也觉得这些年轻人“疯了”。
带动贫困户2207人增收
据了解,高山红薯的生长期在每年的7月到10月,刚好是在每年早稻收获与晚稻种植的空闲期。这时种植红薯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还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这也吸引了众多的农户主动加入进来。为了达到统一化的标准,苏妮纳团队邀请了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的甘薯专家做公司的技术背书,500~600亩的示范基地均采用农科院提供的统一科学种苗。然而,几百亩的规模无法开拓市场和品牌,正在苏妮纳头疼不已的时候,广州市派驻梅州市精准扶贫工作队提出的“村村联动”新模式让她看到了发展的新希望。
苏妮纳介绍,他们将红薯苗免费分发给农户种植,消除农户的后顾之忧。“以往农户散种红薯,都是种多了喂猪,种少了地荒。当时这里整块地基本处于半荒废的状态,我们通过村集体集约,才将它‘盘活’起来。”农户免费获得红薯苗后,只需提供土地和劳动力,便能劳有所获,无需担心前期成本投入和后期的销售问题。
“农户自己种植的红薯,由我们提供种苗、农资、技术、标准,统一价格,统一收购,实行‘订单生产’,通过签订种植、收购合同,每斤收购价2元;而与我们合作的农户,还可以把土地流转给我们,从而实现很好的收益。”苏妮纳介绍,转水镇基地的高山红薯种植面积,从原先的200亩逐步扩大到550亩,是通过租用当地贫困户、农户的土地整合而成的。当地贫困户增收主要通过出工、出地两种方式,做临时工的收入在90~110元/天,出租土地的价格在300~400元/亩。
从2019年开始,五华县郭田镇湖华村村民李彩香就将家中的3亩荒地承包给苏妮纳团队在梅州成立的公司,并成为基地员工。“我每年不仅能拿到土地租金,还能在基地务工,每天能赚100元。”李彩香说,以前自己也尝试过种植红薯,但要自己找销路,吃了不少苦头,现在省心了,收入提高了,日子也更有盼头。据了解,2019年下半年在帮扶单位的带动下,与贫困户签订产销协议,带动五华全县40个行政村种植了1.92万亩的红薯田,参与种植的省定贫困村19个,带动贫困户2207人,户均年增收达5000元。
初步实现“订单农业”
在将红薯商品化的过程中,团队还将种苗、农资、技术、包装、品牌和销售进行统一。“特别是在种苗环节,我们与广东省农科院甘薯所合作,通过脱毒技术培育种苗,从源头把控红薯质量。还建立了溯源体系,扫一扫溯源码就能追溯到每个商品的原产地。”2019年,苏妮纳他们得到了广州对口帮扶梅州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两个红薯生产基地成为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苏妮纳告诉记者,得益于五华高山红薯品牌的打响和销售渠道的进一步扩宽,现在品质良好的新鲜红薯销售已经不成问题。2020年,五华高山红薯供不应求,从4月到7月,电商平台的红薯就断货了两个多月,因此基地扩大了红薯苗的培根规模,5月份种植100多亩,7月份又将秧苗免费分发给农户种植。2020年11月,五华高山红薯已经达到了1000万斤的备货量,成为“禾家助农”等广州各大扶贫馆的网红商品。据广州消费扶贫联盟秘书长、“禾家助农馆电商平台”创始人梁婉梅介绍,平台大力拓展线上消费,探索“互联网+消费扶贫”,助力其初步实现“订单农业”。
苏妮纳透露,他们还计划邀请都市白领的孩子们前来体验挖红薯以及学习农事知识,打造广东省首个集“科学研究、科普体验、精深加工、现代物流、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五华高山红薯产业园”,助力五华高山红薯产业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