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新农人

吕妙霞:我深爱着这片土地

2021-01-18 09:10:33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记者卢新松 通讯员陶 军/文图

 

  她是一个心怀家国情怀的开拓者,是一个不断寻求突破的创新者,是一个具有高尚精神的奉献者。扎根生养她的故土,她用创新、执著和奉献,把所经手的每一项事业都打造成致富的平台回报乡梓。

  她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京孟种植专业合作社(十里香休闲观光园)理事长吕妙霞。

  2021年1月13日,笔者走进河南省孟津县十里香休闲观光园,近距离与吕妙霞接触后,这是她给我的印象。

  认识吕妙霞有很多年了,那是在媒体的报道上知道了她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能在寒冷的冬季吃上炎热的夏季才能吃上的西瓜。当时就很想去见见这个让人敬佩的开拓者。可一直未能见到,但见她的愿望一直在脑中萦绕,随后时时关注吕妙霞的创新和获得的收获。1月13日,我在孟津县完成公务活动后,经郑州市孟津县商会会长常新颖的引领见到了真实的吕妙霞。

  一袭白色的羽绒服穿在吕妙霞的身上,脸上始终面带自信、阳光的微笑,让人倍感干练和温暖。在吕妙霞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第一站草莓大棚。在大棚的墙上,我见到了一排绿茵茵的草莓,草莓种在地上是基本的种植,在墙上种植我是第一次见到。以前在地上种植草莓,现在竟然种到了墙上上?面对着大家的疑惑,吕妙霞详细介绍:这是一种自己创新的“智能种植”,这种种植不仅节约土地,提高产量,而且减少了草莓的生病率。这种草莓种植该技术颠覆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突破了农业种植上的地域、空间限制,实现了立体种植、生态循环、智能精准、高产高效。吕妙霞自信的一一介绍着。吕妙霞用心地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条条新路子。

  当日的孟津县乡村气温已在零下3度,寒风刺骨,草木凋零,水里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但在吕妙霞的“地盘上”却温暖如春。我们走进了第二站蔬菜基地,叫上名字和叫不上名字的各类蔬菜郁郁葱葱,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在这里彰显。这里的各种时令蔬菜长势喜人,很难想到这是在寒冬的孟津大地长出来的。看到面前这一片片生机盎然的蔬菜,我们都很兴奋,看到我们惊讶的表情,吕妙霞也非常的自信和欣慰,她的突破和创新实现了价值。

  “大棚普通蔬菜我见过,在中原地区很平常,但像你这里的无土有机蔬菜是很少见的,你去国外学习过?还是?”“我没有去国外学习过,但我深爱这片土地,我爱土地就如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喜欢琢磨思索农业,我会用心不断去创新农业的种植方式”。吕妙霞非常自信!

  多年从事农业种植实践中,促成吕妙霞养成爱学习、善钻研的好习惯。对于想干事,她从不缺乏干成事的勇气和决心。

  我为吕妙霞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所感动!我更敬佩她用柔弱双肩扛起了特色农业发展的重任!

  随着深入的交谈,我得知,在吕妙霞21岁那年和爱人到北京打工,想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当时啥技术都不会,想着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吕妙霞与爱人在北京最初的日子,俩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蹬着板车跑30多公里,到水果批发市场批发水果,晚上八九点钟才能回到家里。凭着“实心秤”精神和良好的服务态度,从沿街叫卖到摆地摊,再到有了自己的经销店,经过20年艰苦奋斗,夫妇俩在北京拥有3家连锁超市,资产数百万元,吕妙霞在家乡人的眼里,已经成了一名“百万富姐”。

  2008年春节,吕妙霞回洛阳老家过年时,发现当地的高档水果很少,市面上的高档水果大部分是从外地购进的。尤其是草莓,无论是个头、品种,还是味道,都和北京市场上销售的相差甚远。“咱们本地人还保守地坚持着土地就只能种粮食的观念,种植反季节大棚水果一亩地的效益要比种粮食高出好几倍。”吕妙霞说,她注意到当时的洛阳没有成规模、质量好的草莓种植园,于是,她萌生了带领乡亲们种植大棚反季瓜果致富的想法。

  把想法付诸实践。春节刚过,吕妙霞就到山东等地考察草莓种植,并从山东请来两名技术专家。专家实地调查后得出结论,孟津的土质和水质都适合种植大棚水果,而且比山东有优势。吕妙霞坚定了种植大棚水果的决心。但是,这样的想法遭到了乡亲们的“质疑”。“草莓那么贵,谁买呀?”“赔了咋办”……乡亲们顾虑重重。

  认准的路,就要走下去。2009年3月,顶着家人的反对和乡亲们质疑的目光,吕妙霞在孟津县送庄镇朱寨村租了150亩地,投资300万元开始种植草莓。

  在技术人员的悉心照顾下,从外地购进的草莓幼苗慢慢长成壮枝。渐渐地,周围人的质疑声少了,有两家村民还主动找上她,希望能“搭伙一起干”。

  半年后,草莓长势越来越好。但是还没来及高兴,就遇上了一场大雪,压塌了所有的大棚,损失了100多万元。

  然而上天似乎想要考验这个女子,2010年9月,一场龙卷风和大暴雨把几十个大棚刚种上的草莓苗冲没了。吕妙霞终于撑不住了,在没有人的时候放声大哭,可是哭过后,她又暗暗鼓励自己。

  终于在2011年春节前,草莓上市了,向吕妙霞订货的电话,打个不停,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里必须主要装中国粮’,这更坚定了吕妙霞发展农业事业,带动乡邻一起致富的初心和信心。”

  路遥曾说,“只有永不遏止的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女成长为一名成功人士,吕妙霞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敢于向现实发起挑战的决心。在做好自己事业的同时,她不忘养育自己的那片土地,更没有忘记那些贫困的乡邻。

  吕妙霞成立了孟津县京孟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给乡亲们想办法:有资金的可以承包土地,自己建棚,自己管理;没有资金的可以租园区的大棚,等大棚有了效益再给钱。她还先后无偿提供40多万元资金,帮助困难户建起40多个大棚,扶持他们走上致富路。

  从150亩地发展到1000余亩的综合性园区,吕妙霞心怀感恩。“我不会忘记,大棚被积雪压塌,工人们不顾自家院内的积雪,来园区救援的场景。”吕妙霞说,“是乡亲们的团结让我走上致富之路,乡亲们的问题就是我要解决的问题。”

  吕妙霞发现,园区带动了留守妇女就业创业,但男人外出务工、夫妻两地分居、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较多等情况普遍存在。“只有家庭和睦幸福,打工、赚钱才有意义。”吕妙霞说,农村缺少人才,她想通过自己返乡创业的故事,把外出打工的乡亲们“喊回来”。

  “我要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以农旅融合为发展目标。只有把家乡的创业环境建设好,才能吸引更多本地人回家创业,让更多的乡亲在家门口致富奔小康。”吕妙霞满怀信心地说。

  如今,吕妙霞已累计投资5000万元,返租承包土地1200余亩,建设草莓大棚400余个、发展蔬菜大棚种植区、育苗基地和水果等9个种植区。种植草莓面积达1万余亩,带动5000多人就业,其中妇女占90%以上,残疾人占8%,带动176户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们知道真正的含义吗?”这是吕妙霞为来田园里研学的孩子们上课的一个镜头。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吕妙霞除在高效农业的发展上有一套自己的“高招”外,她更在于的是为祖国未来事业的发展,利用农业田园创新成果,为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田园综合体业态丰富,打造“农业+文化+拓展+科技”等生态资源的模式,使其成为研学旅行营地的最好载体,对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发挥积极推动作用,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对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吕妙霞是一个怀有大爱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她具备了以下的素质,首先吕妙霞有独到的眼光和卓越的能力,在孟津这片热土上带领乡邻致富;吕妙霞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用自己的智慧和“创业资产”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搭建了研学的舞台。

  爱是绝境中的明灯,犹如滋养大地的甘泉,好似寒风中的暖流。历经人生磨难仍然奋力前行,面对繁华尘世依然保持着仁爱之心的吕妙霞,用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向世人展现了河洛儿女生生不息、延绵不断的大爱情怀。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