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科技专家

张英杰:在农村大舞台绽放青春

2016-06-16 14:08:23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张英杰(左)对群众进行养殖技术指导。本报记者 韩秉志摄

  2014年夏天,从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的张英杰,放弃去大城市发展的机会,报考了安徽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支农志愿者。2个月后,他被分配到铜陵市义安区胥坝乡畜牧兽医站从事支农服务。

  胥坝乡是安徽省内最大的江心洲,人车进出全靠轮渡。因交通不便,乡里主要发展农业和畜牧业。18点以后,这里就成了孤岛。

  “我生长在农村,深切感受到农村生活的艰苦。因此,我从内心有一股扎根农村,奉献社会的理想冲动。”张英杰说。为尽快熟悉和适应工作,他在1个月内跑遍了全乡16个村,对各村的畜牧业发展情况了然于胸。

  “这孩子踏实、谦虚、责任心强。”在胥坝乡畜牧兽医站站长方显义看来,像张英杰这样科班出身,又懂技术的,正是乡里需要的人才。

  春秋两季防疫期,是畜牧兽医站最忙的时候。参加工作不久,张英杰就迎来挑战。按照惯例,每年秋天,乡里都要进行一轮动物防疫工作。张英杰接到的任务是负责疫苗领取和发放,并指导村级防疫员储存疫苗、宣传疫苗注射的注意事项,对防疫情况进行督查。这项工作的难点是,必须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畜。

  “疫情无小事,必须做到真苗、真打、真有效。”尽管工作有点繁杂,但张英杰严格遵守规定,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

  疫苗存储对温度要求很高。在防疫期间,张英杰要逐一对每名村级防疫员进行提示,重视向村民发放冷藏包的环节。在监督最繁忙时,张英杰一天要走进百户人家。哪村新增了大户,哪村新多了散户,他都清清楚楚。

  有付出就有回报。2014年,全乡完成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等免疫3500头,家禽禽流感免疫24.7万只,各项免疫任务100%完成。因表现优秀,2015年,张英杰承担了春季动物防疫的全过程工作。在他的指导监督下,胥坝乡未发生一起动物卫生事件,他也获得“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称号。

  村里大多数养殖户都有技术不规范的问题,向群众传授先进养殖技术,成为张英杰的挂心事。胥坝乡群心村村民李必保开办种鸡场多年,一直采用散养式养殖方式。由于技术落后,防疫意识薄弱,种鸡场的收益一直不太好。

  张英杰得知情况后,建议李必保一定要给刚出生的鸡仔打疫苗。李必保虽然表面答应了,但内心却不太信任他,心里嘀咕着:这个娃娃的建议能管用吗?然而,事实胜于雄辩,打疫苗后,李必保卖给农户的鸡仔从来没发过病,提高了孵化效率。这让李必保终于心悦诚服。“经验再多,终究还是比不过技术啊!”李必保感慨地说。

  在站长和张英杰的指导下,李必保把鸡场从半自动化孵化改为全自动孵化。配备新技术后,种鸡场规模达到种鸡6000只,年出栏雏鸡17万只,年利润30余万元,改变了多年来收益不佳的境况。现在,不管有什么大事小情,李必保首先想到的是找张英杰商量。

  除了推广技术,张英杰还因地制宜,摸索畜禽养殖新模式。为充分利用胥坝乡丰富的自然资源,张英杰跟站长研究,积极向村里的土鸡养殖大户推广利用林地饲草资源进行原生态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下不仅肉鸡口感好、生产效益提高,还能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林地肥质,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开拓了当地循环经济、生态养殖新模式。

  在非防疫期间,张英杰还主动请缨,承担了乡政府办公室接待办事群众等具体工作。“年轻人多吃点苦,多学点东西,这是好事情。不仅能锻炼自己的能力,也能丰富自己的基层工作经验。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直接和来访群众接触,便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张英杰说。

  在张英杰看来,在“三支一扶”服务期间,自己完成了从“同学”到“同事”的转变,思维更开阔,思想更加成熟,想问题办事情更理性,这让他坚定了做好工作的信心。

  到今年8月,张英杰的“三支一扶”就服务期满了,他也锁定了自己的目标:继续跟“师傅”方显义一道,把胥坝乡的畜牧事业做好,在农村这个大舞台继续绽放青春。(韩秉志)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