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科技专家

王贵满:“靠天吃饭不如靠技术要产量”

2016-03-02 15:58:21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许雪亚

王贵满 ( 左一 ) 与专家在田间共同商讨玉米秸秆全覆盖栽培技术

  两鬓斑白、面色黝黑的王贵满,朴实得像一个乡间老农。但在吉林省梨树县,这位55岁的县农技站站长可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无论是老庄稼把式还是青年农民,提到他都会竖起大拇指。

  执着奉献黑土情

  1983年,王贵满捧着延边农学院农学系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来到了梨树县农业局农业科任技术员。

  事业心极强的王贵满每天下乡到田间地头观察、积累、探索。在实践中他发现了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当时全县水稻育苗全部采用水床育苗法。这种方法育苗费时费力,而且产量低。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大胆试验了旱床育苗法。此法试验成功后,立即在全县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与应用。

  1986年,吉林省科委实施的“丰收计划”全面启动,县里指定由王贵满带领攻关小组具体实施。为把相关的技术及时推广出去,王贵满和课题组的同志采取办班讲课、播放录像、印发资料、现场咨询等办法,把实用有效的技术送到农户家中,送到田间地头。功夫不负有心人,由王贵满主持完成的这项科研课题,当年获得农业部丰收奖一等奖,推广面积2.1万公顷,仅这一项就为农民增收752万元。

  王贵满在副站长的位置上一干就是11年,1996年8月被任命为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这一干又是19年。变的是职务,没变的是对事业永远的执着与追求。

  创四级农技网络

  梨树县现有耕地面积418万亩,玉米种植面积占到耕地总面积的八成,如何破解传统农业靠天吃饭、增产缓慢的“瓶颈”,考验着像王贵满一样的农业工作者。

  王贵满意识到,要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就必须大力应用农业新技术,搭建农技推广平台是当务之急。他率先提出并构建了“示范基地网络-村级服务站点-科技示范户”三位一体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即“21231”工程,在全县建立2个国家级科研基地,建立10个专业性试验示范基地,建立20个乡级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立300个覆盖全县的村级示范推广基地,建立10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形成功能各有侧重、层次鲜明的国家、县、乡、村四级试验示范基地网络,使其成为农业新技术的培训基地和教学基地,使先进技术得到集成应用,真正把先进技术运用到生产田中,实现梨树县粮食总产的新突破。

  四级农技网络的“无缝对接”,铺就了推广应用的“高速路”。王贵满多次召开农技系统协调会,采取各种方式宣传推广农业科技。开办了《农技直通车》农业科普电视栏目,通过典型农民现身说法、专家手把手讲技术,引导农民靠科技创效益;开设了中国移动农技短信平台,组建覆盖4500名科技示范户的集团用户群,及时快捷地向农户提供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技术信息。组建开通了梨树农技推广网站,推进农业技术推广进入数字信息阶段,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技术服务,网站日点击量已达100多人次。还常年举办科技培训班、专家一对一解答等科普活动,大力宣传推广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水平。通过利用农技推广平台,大力推广新技术,让梨树农民尝到了科技种田的甜头。

  合作推广破难题

  梨树县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十年九春旱”。不仅如此,由于铧式犁的长期使用,频繁翻耕土壤以及施肥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土壤偏离了自然状态,土地生产力逐年下降,这一直是制约当地粮食生产的症结所在。

  早在2003年,王贵满就组织梨树农民开始大力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宽窄行栽培、秸秆全覆盖、垄侧栽培为主要内容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配套体系,土壤结构开始改善,土壤保水蓄肥能力得到明显增强。目前全县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已达5万公顷。

  2010年3月,王贵满牵头承办了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的“北方玉米带秸秆覆盖免耕技术攻关研讨会暨中国科学院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揭牌仪式”,来自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15家科研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4家农技开发单位的管理技术人员共70余人参加。2014年12月在王贵满和中科院专家张旭东等共同倡议下,由中国农业大学牵头,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机构共14个理事单位参加的“黑土区免耕农作技术创新与应用联盟”成立,开展联合攻关。

  “靠天吃饭不如靠技术要产量。”在王贵满和众多农技员的努力下,这一思想已根植于梨树农民的心中。当地的粮食产量2014年已达到42.35亿斤,科技增产功不可没。

  内外兼修塑团队

  2000年以来,王贵满带领他的同事们一直与各科研院所保持合作,引进农业新技术,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梨树指导科研和农技推广工作。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沈阳生态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科院等一批科研院所与梨树建立合作关系,先后有20多位教授、农业顶尖人才深入梨树开展科研。

  在他的努力下,2010年中国农业大学与梨树县政府在梨树镇泉眼沟村共建具有东北特色、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和技术示范推广基地――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同时在重点乡镇建立了3个工作站。国内农业生产各个专业领域、代表全国最高水平的专家来到梨树县开展科研和推广工作,为梨树县乃至全省的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常年在梨树工作的知名专家学者有10人,在梨树实施的国家863、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行业专项等国家级重点科研攻关课题有16项,国家级的学术性会议也多次在梨树召开,并在梨树县建立了6个“测土配方施肥重点村”、5个“专家大院”。中农大教授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国土资源部农用土地质量与监控及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科研工作站相继落户梨树。

  王贵满时常与班子成员研究农技推广工作,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利用国内外农业经验交流会等机会带领农技人员走出去,开阔眼界。多年来已累计培养15名同志走上农业系统领导岗位,10人被选拔到外单位委以重任。一个务实肯干、和谐向上的农技推广团队支撑着王贵满一步步走来。

  2011年王贵满被国家选派参加了中朝合作罗先市高效农业试验园区玉米试验示范区项目。他深感使命光荣和责任重大,在朝鲜的每个日夜,他都丝毫不敢懈怠。每个技术环节他都格外仔细、格外认真,对身边的农技人员提出严格要求,务必保证项目顺利进行,探索出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最佳农业技术体系。援外不能马虎,梨树的粮食生产也不能放松,王贵满在援外的一年间不辞劳苦往返梨树与罗先数十次,最终获得了国内国外双丰收的成绩,位于朝鲜的玉米示范区更是比当地平均玉米产量高出1.5倍。

  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首届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成员、吉林省“九五”期间农业科技特殊贡献奖、第二批省管优秀专家……如今的王贵满诸多殊荣集于一身,却从未停歇前行的脚步,甘做农民“贴心人”。在农技推广领域奋战了30多年的王贵满,仍然忘情耕耘在他挚爱的那片黑土地上。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