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8 10:35:15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朱梓荥
金黎平,浙江东阳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国家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薯类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部薯类专家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马铃薯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金黎平自1984年考取中国农业科学院马铃薯遗传育种硕士研究生以来,与马铃薯科研工作结下了30多年的不解之缘。
马铃薯首席专家金黎平:把土豆变成“金蛋蛋”
在地里根本分不清谁是博士
金黎平所率领的团队在全国设立了10多个育种基地,一年中一多半时间都在主产区、育种基地和体系试验地里穿梭的她被一起干活的农民形容“脸晒得比农民还黑,在地里根本分不清谁是农民、谁是博士”。
有一次河北坝上基地突降大雨,为了防止雨水浸泡育种材料,她和团队连夜抢收入库,返程中发生车祸,团队中金黎平受伤最重,头上缝了10针,在额头上永远留下了疤痕。
金黎平还多次担任联合国FAO和UNDP项目专家和顾问,甚至前往战火纷飞的阿富汗进行技术服务和交流。她怎么能不畏战火?
对金黎平而言,科研成果就是最好的回报:她主持完成了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948重大项目和农业行业专项资金项目等课题20多项;积累了一大批遗传群体、品系和品种等种质资源,保存了国内外各类马铃薯种质资源2200余份,系统鉴定评价了近1000份资源的表观性状和遗传多样性,建立了我国马铃薯审定品种特征特性数据库,育成了20多个鲜食和加工用新品种在全国推广,仅育成的早熟品种就累计推广了7800多万亩。
把土豆变成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一种植大国,60%以上的种植区分布在贫困区域。金黎平作为研究马铃薯的专家,义不容辞的担负起产业扶贫的重任。
1997年开始,金黎平及其团队配合国务院扶贫办,在贵州省毕节市开展马铃薯产业扶贫,开辟了科技扶贫和产业扶贫相结合的新路子。经过多年发展,毕节市现已成为全国马铃薯四大主产市之一,2016年种植面积已达520万亩,年鲜薯总产量有718万吨,马铃薯实实在在成为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20多年前,金黎平就已开始和当地农科所合作,在河北坝上地区的4个国家级贫困县建立马铃薯研发基地。经多年发展,张家口坝上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基地和种薯繁育基地,在坝上马铃薯基地选育出了中薯18号和中薯20号等8个马铃薯新品种,提高了种植户的收益,马铃薯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作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金黎平深知这个道理。从贫困地区对品种资源和科研人才的迫切需求入手,金黎平在连片贫困区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湖北恩施和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等地建立研发和示范基地及专家工作站,她还率领团队常年为各贫困区开展科研和农技人员技术培训,多次参加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和地方政府等组织的各类科技咨询和服务活动,先后培养510余百农技人员,为毕节地区培养了第一个马铃薯博士;为坝上地区培训了科技人员320余名,为当地农科院培养了2名马铃薯研究生;此外,为宁夏、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培训了多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和农技人员。
这是我应该做的,希望有更多人来帮扶
自1998年开始,金黎平坚持捐资捐物,助学帮困,给孩子们带去爱心。在毕节扶贫时看见孩子们上学路上衣着单薄光着脚丫,金黎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先后在江西九江、四川北川、广西大化、宁夏西吉和贵州毕节等地向学校捐书、向慈善机构捐款,七次捐款资助6名贫困学生完成初中和高中学业,其中有2名学生成功考上大学。
2017年金黎平博士捐赠50万元,毕节市人民政府配套50万元,共同成立了“毕节市慈善总会‧金黎平‧毕节助学基金”,将每年资助150名毕节地区农村贫困学生这一新闻轰动了朋友圈,但她却没有出现在捐赠现场,本人只是淡淡回应:这是我应该做的,希望有更多人来帮扶。
2011年入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016年获国际块根块茎类作物学会终身成就奖,2017年被授予“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2019年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金黎平现在的头衔很多,当别人提起时,她都只是淡淡一笑: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马铃薯科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