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0 11:33:03 来源:新华社 作者:徐海涛
四月的隆林山区,傍晚时分,山风微凉,蜿蜒崎岖的山间小道上,放牧的村民赶着羊群陆续下山,羊颈上的铃铛一路上叮叮作响。
迎着晚霞,32岁的罗佐成从当地一个养殖基地赶到100多公里外的蛇场乡新寨村,了解村里养殖“扶贫猪”“扶贫羊”的最新情况。
隆林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是广西百色市境内的9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位于大山深处的新寨村长期以来生活十分贫困,过去绝大多数村民只能靠在石缝里种上几亩玉米维持温饱。如今依靠特色养殖产业,不少人走上了脱贫路,今年全村将彻底摘掉贫困帽。
看见罗佐成的身影,村民们纷纷聚集过来。“去年您引导我养猪,我前阵子卖掉了6头,收入近1万元”“我正打算养羊养牛,罗书记您有什么好意见?”村民们围坐在罗佐成周围,有说不完的话。
2015年10月,在广西来宾市一个林场工作的罗佐成来到新寨村任“第一书记”,虽然驻村时间不足两年,但在村民眼中,他已经成为能够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能人书记”,全村在他的带动下年养殖黑猪2000多头、山羊3000多只。
然而,万事开头难,在“九分石头一分山”的新寨村发展扶贫产业更是如此。
回忆起刚进村时的情形,“能干事”的罗佐成也不禁面露愁容。“全是光秃秃的石头山,缺水缺土又缺粮,村里看过去都是歪歪倒倒的木房子。在这样的地方发展扶贫产业,想想都觉得太难了。”他说。
就在罗佐成一筹莫展之际,广西全面启动了脱贫攻坚精准识别行动。利用这一机会,罗佐成走进每家每户摸底,尤其重点了解困难群众家庭。经过识别,新寨村60户家庭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罗佐成按照名单再逐一进行走访,进一步了解致贫原因,想脱贫路子。
摸清了情况,罗佐成沉下心来调研发现,当地特产隆林黑猪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毛猪价格达到每斤15元,深受市场欢迎,供不应求,可以作为村里产业脱贫的出路。但村里能养猪的地方没有水,有点水的地方地又不够。
“既然本地条件不行,那换个地方呢?”罗佐成反复琢磨,在历时数月、跑坏几个汽车轮胎后,去年4月,他在距村子90公里外的扁牙村找到一块土地,建起了养猪场,成立了新寨村种养合作社,把全村贫困户都吸纳进来。
饲养黑猪投入大、技术要求高,而资金和技术又是贫困户最为欠缺的,且山路难行,后续销售也存在难题。罗佐成发动后援单位,利用维都林场和广西林科院共同捐赠的100万元作为合作社前期资金,并给60户贫困户分配参股资金。同时,与当地从事养殖的龙头企业合作,解决技术指导和销路问题。
虽然有了资金和技术保障,但由于合作社离村庄太远,贫困户们还是心存顾虑。“最初动员时,许多贫困户不积极,觉得心里没底,我就和村里的干部挨家挨户跑,反复做工作。早上6点多,他们还没起床,我们就在家门口等着了。”罗佐成说。
不懈的努力换来了回报。今年年初,合作社召开的经营利润分红现场会上,60户贫困户每户分红2000元。除此之外,贫困户还以每斤低于市场价3元的价格从合作社领取猪苗进行散养,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病害防治和保底收购,一头肉猪可以收入2000元。有的贫困户还到基地务工,每月拿到工资2000元。
黑猪产业带来了效益,也转变了新寨村的精神面貌。在罗佐成的指导下,不少贫困户拿着养猪的收入,一并养起了牛羊。年过七旬的贫困户罗清济今年初一口气买了30多头羊崽,合作社提供技术帮扶,每只羊还享受政府补贴50元,加上养殖的10多头黑猪,预计今年年底收入将超过5万元。
“过了一辈子紧巴巴的苦日子,现在家里不仅看到脱贫希望,还盖了新屋,真是感谢罗书记。”罗清济说。
在新寨村,这两年九成以上的村民都像罗清济一样拆掉了破旧的木屋,建起了新房。每次罗佐成来村里,乡亲们总是热情地拉他到新家里坐坐。
“一年难得回家几次,儿子4岁了,由于见面少对自己竟有些陌生。但看到村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自己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罗佐成说。
天色渐晚,记下了村民的养殖情况和想法,罗佐成和大家说起自己的打算:“针对黑猪养殖,合作社每年将提供30万元的保底分红,确保贫困户有稳定收入。同时,合作社还要完善配套设施,带领大家扩大牛羊的养殖规模,着手培育种桑养蚕,拓宽大家脱贫致富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