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3 09:25: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记者李爱平
图为刘世荣。 董丹 摄
“本质上我还是一个农民,但我觉得是一个‘新型农民’,敢于干事的农民。”22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刘世荣说,“把家乡的蔬菜出口到欧盟及日本韩国这件大事,当初没敢想。”
“新型农民”是刘世荣的身份之一,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道劳村党支部书记。
图为刘世荣(左三)和村民在田间。 董丹 摄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们一直与山东供货商联系秋季出口欧盟、日韩的事宜。从2009年开始出口当地蔬菜,至今已经11年了,每年大概供货2000吨至3000吨左右。”48岁的刘世荣这样告诉记者。
当地蔬菜为何能出口到海外?刘世荣说:“一切源于2009年去山东的一次招商活动。”
“去了山东日照的一个蔬菜加工厂进行参观后,我和负责人谈到了家乡种的蔬菜,对方很感兴趣。”刘世荣认为,这一切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当年9月15日我们就给山东方面发货,然后通过中间商出口到海外。”
“家乡的蔬菜品质好,农药残留低,符合出口标准。”刘世荣自信地说道。
作为“新型农民”,刘世荣多次到山东、北京考察学习,专门学习青椒、豆角等蔬菜种植技术。“从选种到种植再到浇水、施肥,每个环节都学,反复实验。”
在刘世荣的示范带动下,2009年迄今共有1000多户农牧民跟着他一起种蔬菜,当地蔬菜基地规模已达3000多亩。
“这些蔬菜不仅在河北、山东等地销路好,后来通过中间商出口到了欧盟、日韩。”刘世荣说:“没想到种菜种出了国际范儿。”
成功地将家乡蔬菜“端”到海外餐桌之后,刘世荣更加坚定了带领当地农牧民致富的信心。
他说:“随着种蔬菜的农牧民越来越多,2019年村里成立了农香农牧业公司,村里分别成立了8个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代耕代种、流转承包、土地入股分红模式,推动蔬菜产业机械化进程。”
种蔬菜让当地农牧民的腰包逐渐鼓起来。
当地村民许二林和许金林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这几年种蔬菜每年差不多能收入1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彻底拔了我们的‘穷根根’。”
值得一提的是,刘世荣与村民一起成立的专业合作社还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示范社,获得中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第二届全国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等奖项。
据了解,近年来,刘世荣还为农牧民争取到国家投资上百万元,在当地建成了万吨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刘世荣说:“蔬菜走出国门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我们将让海外民众以吃我们的蔬菜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