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2 10:00:2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詹奕嘉
漫画:曹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在广东阳江,曾有一些“问题村”,有的毒祸泛滥,有的赌博成风,有的涉黑涉恶,有的良田撂荒……
近年来,当地精选了一批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来改善乡村面貌。这些青年“村官”,在当地被称为“三有干部”——
有情怀,放弃在外的丰裕生活返乡工作;有魄力,敢于直面各种挑战“啃硬骨头”;有思路,用新办法新手段解决各种老大难问题……
在“问题村”中,“新头雁”们纷纷迎难而上、碰硬克难,带领群众凝心聚力改善治安、移风易俗、发展经济,给乡村振兴带来了新希望。
回村两月累瘦8斤,“这个新来的村支书,比公安还凶”
“白天有人打劫,晚上有人盗窃,光天化日吸毒”——这是阳江市江城区岗列街道对岸村2011年之前在地方上的“口碑”。
那年6月,已在外购房置业、事业有成的梁鼓劲上任对岸村党总支书记。他接手的是个名副其实的“烂摊子”——村集体经济薄弱、对外债务累计300多万元、村干部工资长期被拖欠。
最令他操心的是治安。一万多人的大村,不仅“两抢一盗”问题突出,而且有好几百人染上毒瘾,被外界称为“白粉村”。当时,很多村民选择“逃离”、出外务工。
有村民代表找上门来,希望在外做生意的“能人”梁鼓劲能回村改变这种局面。“回村对自己收入肯定有影响,家里人也说,生意正好的时候不应该放弃,需要慎重考虑。”梁鼓劲经过好几天的思想斗争,最后还是觉得自己“义不容辞”。“我是党员,又是从对岸村走出去的,村里的状况不好,如果我们都不站出来,那村子不就毁了吗?”
梁鼓劲走马上任后,走村入户了解情况,两个月跑下来瘦了8斤。村里治安的恶劣情况远超他的预想:有的瘾君子甚至在村委会办公楼门前的菜市场打劫群众。
为改善治安,梁鼓劲召集村“两委”干部和部分外聘人员组成治安巡逻队,实行24小时巡逻。作为村支书的他,第一个带头参与上街巡逻,发现问题即刻处置、报警,很快就抓了一批吸毒人员。
被送去强制戒毒的一个“白粉仔”说,这个新来的村支书,比公安还凶。
为提高巡防效果,梁鼓劲四处筹钱,给全村主要路段安上摄像监控。如今,在村委会大楼一层保安室内,村干部可以根据69个摄像头拍摄到的情况掌握治安信息,不需要每时每刻都为抢劫、盗窃问题疲于奔命。
目前,对岸村已有80多人成功戒毒,其中30多名戒毒人员还走正道做起海鲜生意。昔日臭名昭著的“白粉村”,成了阳江市平安村居示范点。
解决了治安问题,梁鼓劲如今的主要精力已放在集体经济发展上。在海洋渔业部门支持下,他号召村民以股份制形式成立渔业公司,从银行贷款建了几十艘大马力钢壳渔船。2018年,村集体收入超过41万元,比2011年时翻了一番多,村民人均收入从8000多元增加到2万多元,在阳江全市名列前茅。
“今年的重点工作是征地改造渔港,将来可以办海鲜美食节。”梁鼓劲感慨,他最自豪的事情,就是改变了村里的治安和民风,本村人以前都羞于提自己从哪里来,现在可以自豪宣称“对岸村人”了。
“先向自己开刀”,苦劝村民“搞掂”百年地拖网
如果上网搜索“阳西县溪头镇蓝袍村”,弹出来的信息多和旅游度假有关,比如“观蓝袍村捕鱼实录”“蓝袍村的地拉网”“蓝袍村海边拉网”“蓝袍湾看捕鱼”……
不过,如今的蓝袍村已经门庭冷落,沙滩边的大排档也是门可罗雀。因为最吸引游客的“地拉网捕鱼”,已经被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百瑜带头给“搞没”了。
蓝袍村旁的蓝袍湾,“地拉网”捕捞方式已持续百年,是当地很多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地拉网”网眼小、捕捞深度大,摊开后可将几公里范围内的大鱼小虾一网打尽,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早在2012年就被国家列为禁用网具。
然而,蓝袍村地少人多,“地拉网”又声名远播,不少村民一时难以舍弃,使用“地拉网”进行捕捞的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
早年在珠海经商、2006年回村在海边开海鲜大排档的冯百瑜,其实也是“地拉网”的间接受益者,因为慕名而来的游客看完拉网捕鱼后,往往都去海鲜大排档消费。
然而,禁止“地拉网”却成了他回村后的棘手难题和村里的头号工程。
“当时村里有150多户、1200多人都在搞,执法人员进村就消停,人一走就有村民偷偷去弄。”冯百瑜说,国家明确禁止这种让鱼虾“断子绝孙”的捕捞方式,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说服村民。
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冯百瑜组织了六次村民大会,自己又一户一户上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面对不理解有怨气的村民,他一边解释政策一边苦口婆心地说:“我自己就是做海鲜餐馆的,不搞‘地拉网’损失也很大,所以我带头不买‘地拉网’打上来的海鲜,希望大家支持……”
今年7月中旬,随着钩机来回穿梭,32槽“地拉网”网具、船只等非法作业设施被彻底销毁。蓝袍村相关村民已全部提出转产转业申请,当地政府已发放首期转产转业补助资金590万元。
如何助力不搞“地拉网”的群众转产转业?冯百瑜跑了几趟广州,终于找到一位老板回村投资办服装厂。
“这个月征完地就开工建设,明年三四月第一期就可以投产,估计招150名员工,以后规模扩大了,第二期可以招300人,第三期可以招600人……”冯百瑜说,服装厂不仅可以帮助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而且能壮大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可以收入几万块钱。
让打球代替打牌,“赌风”不禁而绝
和青年“村官”不同,阳江市下辖县级市阳春岗美镇的李红燕,是经过好几个环节才当上了那排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2014年,已是一家小型旅行社老板的李红燕,应村里长辈邀请兼职当村“两委”的电脑员,不料撞上当地招考村级后备人才。当过4年导游、四处走南闯北的她,想尽快改变自己家乡的落后面貌,于是兴冲冲参加了考试。考过之后,便一心一意在村里奔波了。
“有新思维的年轻人都在外面闯荡,在村里的主要是老年人,我希望那排像我去过的新农村旅游点一样发达富裕起来,再加上家里人还在村内,一时冲动就考回来了。”李红燕说。
2017年5月村级换届选举中,干了三年村务工作的李红燕当选为那排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里当时盛行的“赌风”,成了她的“眼中钉”。
当时的那排村,逢年过节小卖部特别热闹,不是买东西人多,而是村民在一起玩“锄大D”“斗地主”“三公”……尽管赌注不大,但是对当地风气造成极其不好的影响,导致一些村民沉迷赌桌、不务正业,有的村干部也习以为常,听之任之。
如何移风易俗?李红燕并没有“简单粗暴”去禁止,而是采取“上级补助一点、村组自筹一点、部门帮扶一点、党员奉献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群众投劳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建设村级党员活动中心,设置党员活动室、党建宣传专栏及篮球场、羽毛球场、休闲广场等设施。
此后每逢农闲时节和节假日,村“两委”都组织起游园、广场舞、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各种活动,逐渐把村民从赌桌上“吸”了过来。
“特别是年初一到年初四天天篮球赛,年轻人打比赛,家长肯定要来助威,谁还有时间去打麻将、‘斗地主’?”李红燕说,这种间接方式比直接去掀赌桌管用多了,将来她打算把运动场地进一步推广到自然村,如果每个村都有一个篮球场,村民也能过上更健康的生活。
“只给自己59分”,荒地变良田“一箭三雕”
秋冬时节,阳西县溪头镇石港村中心的广场上,村民正在晒稻谷。这片平整的地面,两年前还是垃圾遍地、杂草丛生。
当时还在外办养殖场、开服装店的叶大集,每次回村看到这个“垃圾场”都十分恼火地吐槽:“太不像样子!”
石岗村的“脏乱差”事出有因。由于当时的村支书出车祸受伤长期卧床、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等问题,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导致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群众意见较大,被阳江市列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2017年村“两委”换届之后,叶大集成了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00年就入党的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又是退伍老兵,应该多给村里做点贡献,也能挑战一下自己。”
上任后的叶大集很快带领村民清理了垃圾堆,并聘请了6名保洁员,村容村貌“改头换面”。然而,他只给自己这两年的工作打59分。
在叶大集眼中,村里最重要的任务是扫黑除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由于治安工作到位,村民没有受到黑恶势力的侵扰;利用入股一个光伏发电项目,也基本解决了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增收问题;而集体经济薄弱却成了村里的“短板”,每年一万多块钱的收入让村“两委”捉襟见肘,也成了他最大的“心病”。
根据在外做生意的致富经验,叶大集对村民说,富民强村决不能凭运气,也不能只依靠扶贫,必须靠勤劳、技术和集中生产经营打开销路。
2018年年底,叶大集做通了几十户村民的工作,在石港村下埂岭租了他们152亩已经撂荒的田地,又招聘村民集中进行垦造水田改造。如今,这些水田长势良好、正待收割,阳光下的稻穗折射出金灿灿的光芒。
“搞好这块地一箭三雕!”叶大集兴奋地说,一是盘活了荒地、增加了耕地,二是村民得了租金又拿了工钱、解决了就业,三是高品质稻米已经有了销路、壮大了集体经济。
靠这152亩水田,石港村今年的村集体收入将增长到10万元,相当于一年翻了好几番。但对叶大集来说,这只是开了个头,他还想借此打造乡村绿道和旅游项目,给村民带来更多的“红利”。
面对“烂摊子”,从小事做起重塑希望
被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列入重点挂牌督办线索、被阳江列为软弱涣散重难点村……阳东区东城镇的这条村,过往几年不“太平”。
2018年年底赶回来“救火”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建军,早在2005年就当了村干部。2011年,再度当选的他因和身边同事“合不来”,产生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便离开家乡去阳江市区经营建材生意了。
陈建军当时万万没想到,正是从2011年开始,“合不来”的治保主任陈某慢慢成了“黑老大”,身披“合法”外衣的治安队逐渐发展成为一股恶势力。2014年,陈某通过购买选票、跟踪滋扰竞选对手等非法手段当选村委会主任,把持基层政权,发展治安队力量充当“地下执法队”,非法占地建房出售,强揽土方工程牟利……
在2018年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中,阳江警方在该村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立刑事案件23宗,扣押、查封涉案财物折合人民币超过2600万元,13名公职人员、村居干部涉案。整个村委会班子几乎被一扫而空,村民办事十分不顺,村内怨声载道。
还在阳江市区经商的陈建军,很快接到了驻村第一书记陈修学的电话。“陈书记说我有村务工作经验,能不能回来?我断然拒绝,至少拒绝了10次,区领导动员也不行。”陈建军说,不想回村工作的原因很简单——工资待遇太低了。
“村委会现在在最动荡的时候,村里那么多资源最需要征地开发的时候,你不去担这个担子,等谁来担?”直到村委会换届选举即将开始的前夕,陈建军才被陈修学的一番话劝服。
回村后的陈建军第一件事就是弥合村“两委”的裂痕。十多年来,村“两委”班子在在征地问题上意见不一,导致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分开办公、各自为政、互不往来,村委会甚至有一段时间停发了支委成员的工资,造成诸多不稳定因素。
在驻村工作组的支持下,陈建军在村“两委”每周二下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增强党员之间的凝聚力,并定期接访群众,从一件件小事开始解决村中存在的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和纠纷。
他说:“班子不团结是最大的问题,没有好的班子不可能干出事情来。每周二下午开会,集体进行理论学习、与第一书记交流,每个人都要对每周工作做总结,讨论怎么把中央精神、省市政策落实到村里来。”
而每周一上午则是陈建军带头接访的时间,他公开向村民承诺任何事情都可以在这个时间到会议室找他。不到一年时间内,陈建军已经接到了110宗矛盾纠纷的投诉,有的是为了分红、有的是为了分地、有的是本地人和外村人的冲突……
村内水利沟年久失修,一下大雨就臭水漫街,容易发生失足危险。陈建军找镇领导筹措资金,将明沟改造为暗渠,减少了臭味,也避免了安全隐患。
村委会一处5000多平方米、承包出去的果园2015年已经到期,但租户与上届村委会有矛盾纠纷,既不交租金也不搬走。陈建军上门几次做思想工作,成功动员租户搬走,果园也准备重新招租……
“虽是小事,但做好了才能让村民重新树立对村干部的信心和信任。”陈建军说,如今这些问题已经有90多宗得到解决,剩下的也正向上级党委政府请求支持协调。等村里安定下来之后,超过10万平方米的留用地开发就可以提上日程,每年村集体收入超过百万元将可能从梦想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