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9 10:11:35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夏粮生产 绿色优质亮点多
本报记者 高云才
“我选种了市场喜欢的优质强筋小麦,今年收成好,收购价格也理想。新麦开秤价格在1.15元左右,种粮很划算。”河北省霸州市东杨庄乡下坊村忙着收麦子的村民杜竹勤很开心。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数据显示,根据各地实打实收进展,目前小麦收割面积近九成,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当前,农业生产受到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压顶和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的双重制约,遇到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生产成本过高、资源错配及透支利用、天气条件不利等问题,夏粮生产迎来又一个丰收年景,来之不易。
政策支持 粮农给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完善支持政策。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强化监督考核和地方政府责任。
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去年底下达2018年小麦的临储价格,给亿万粮农吃了“定心丸”。小麦市场价格保持稳定,农民种麦收入预期稳定。中央财政去冬提前下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和深松作业补助资金。《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2月发布,明确补贴范围内机具全面实行敞开补贴。
亿万农民在粮食生产中克服重重困难,付出了艰辛努力。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东郭镇下段村村民葛全有喜悦中有些许遗憾:“今年每亩小麦能产350公斤,3亩一共1000多公斤。产量不如往年多,但只要能丰收,我们就高兴。”运城市农委技术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运城市小麦种植面积达410万亩,总产比去年减产3%左右。产量降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去年秋播时,遭遇秋季雨涝,小麦播期普遍推迟,苗情基础没有打好。二是今年4月初又遭遇倒春寒,全市10%小麦种植区受灾。开春以后,整个气候条件对小麦生长比较有利,稍微弥补了前期欠账。
从全国情况看,夏粮生产遇到的挑战是严峻的。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回忆,局部地区旱情持续发展。截至3月26日,河北省麦田缺墒面积900万亩,抗旱保春管促春播任务艰巨。另外,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据监测,3月上旬尿素市场价格每吨2073元,同比上涨12.7%;国产磷酸二铵每吨3000元,同比上涨5.4%。农药价格同比上涨25.1%。
绿色生产 节水先行
夏粮绿色生产,成为主产区一道亮丽的底色。在粮食主产区河北,绿色生产成为一致行动。
河北省正定县新安镇党委书记孙立波说,新安镇所在的正定县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核心区就是绿色兴农的实验田。今年重点推进节水品种及节水节肥节药新技术,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实现节水30%、节肥10%、节药15%以上。
在节水品种材料上取得突破,是主产区夏粮绿色生产的突出标志。河北省农业厅厅长王国发介绍,河北省常年播种小麦3400多万亩,主要依靠抽取地下水灌溉。针对小麦生产用水量大的实际,把发展节水小麦作为治理地下水超采的重要举措,加快培育推广节水品种。地下水超采区小麦节水品种基本全覆盖,在保持产量稳定的情况下,年少抽取地下水10亿立方米左右,实现“双赢”。
首先,瞄准节水育品种,集成技术保稳产。把育种方向由高产转为突出节水,组织联合攻关,广泛搜集和创制抗旱节水种质资源,开展抗旱鉴定。增设节水区域试验,制定节水品种审定标准,已审定的49个节水品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节水品种必须配套农艺节水技术。在黑龙港、冀中南、冀北三个麦区,集成推广深松整地、秸秆还田、适时晚播、精细播种、播后镇压、推迟“春一水”、限水灌溉、水肥一体等配套农艺节水技术,建立春季浇一水亩产800斤,二水过千斤技术体系。全省小麦用水减少,且保持产量稳定。
其次,专项补助促推广,少浇一水全普及。河北省财政列出专项资金,2014年以来投入15.7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小麦节水品种物化补助,推广规模达2200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64%。
层层抓示范,河北省每年安排200个小麦节水品种示范方,市级抓200个示范乡镇、县级抓1000个示范村,组织农民观摩学习。麦田春季浇水由原来的3—4次减少到1—2次,少浇一水已成为农民习惯,平均亩节水50立方米左右。
曾衍德介绍,今年夏粮生产中,全国节水小麦品种面积达到20%,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
优质生产 科学布局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推动农业闯关过坎的关键举措,是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国家临储价格明码标价:国标一等麦每斤1.19元,国标二等麦每斤1.17元,国标三等麦每斤1.15元。这是价格信号,更是政策引导的方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夏粮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河南是我国小麦生产绝对占主力的大省。去年秋播以来,积极推进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取得初步成效。2017年秋季,全省种植优质专用小麦面积840万亩,较上年增加40%。
对于实现夏粮的优质生产,河南省农业厅厅长宋虎震介绍,一是实现布局区域化。2017年种植的优质专用小麦,均种植在豫北强筋适宜区、豫中东强筋次适宜区和豫南弱筋适宜区。二是基本实现产地经营规模化。全省千亩以上单品种规模连片种植区达1769个,种植面积756万亩,占全省种植总面积的90%。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35个,面积635万亩,占全省的3/4以上。三是初步实现生产标准化。四是基本实现产销一体化。
韩长赋表示,力争到2020年,我国农业基本实现按标生产,绿色生产与循环发展全覆盖,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满意度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