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9 15:20:33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作者: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河南省农业、农村正发生着历史性变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如今的河南农村,人居环境变得越来越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和贫困村摘掉了穷帽子,农民收入增速连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融合发展成为历史发展大趋势!
时代列车,隆隆前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乡村,路在何方?新时代的乡村该走怎样的发展之路?顺应历史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更是绘就了乡村振兴的时间表、路线图。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不远的将来,农业会逐步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会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会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就会实现。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2017年的秋天,对邓州市孟楼镇的农民来说,是一个丰收的秋天。过去,他们守着零零散散的岗坡地“望天收”,一年忙到头,收入微薄。2016年,在土地确权颁证的基础上,邓州市成立了农村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借助土地整理项目,把旱地变成了水浇良田。98%的耕地通过公司集中流转,农民不用耕种,就拿到了租金,还能去公司打工挣一份工资,在外务工的青壮年也不用农忙请假回家来回跑了。
土地经过规整,有了规模经营的可能,吸引了几十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邓州市农村土地开发有限公司签订经营权流转协议。
孟楼的农民和这些来此“包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是我省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探索的受益者。“三权分置”探索让农业成了更多人眼里有“钱途”的事业。
河南是农业大省,全国四分之一的小麦产自河南。尽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人离开了土地,但现阶段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仍将有大量人员从事农业生产,靠农业安身立命。只有让农业强起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乡村振兴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农业要强,就一定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小农户和现代产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农业要强,就一定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向科技要效益,向规模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改革创新要效益。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必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
当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迅猛发展,怎样释放土地的最大价值,用好宝贵的土地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等,正在探索或即将尝试的改革举措,正为乡村带来深刻的变化,也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带来机会。农业正成为有赚头、有奔头的产业。
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在商水县魏集镇天华农业合作社里,有8个种粮食的90后大学生。他们大多学的是农机、农业,分批参加过农业部的新型农民培训,其中七个人还去学习过无人机操控技术及大型拖拉机的操作、维修与保养。他们每人每月有2000元底薪,加上作业提成,一年净收入最少也得有五六万元。他们说:“未来农民会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现在到了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种地的时候了,我们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信心当好领头羊。”
和这些年轻人想法不同,当下,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许多年轻人更向往高楼大厦的城市生活,愿意去干在他们眼里更轻松、更体面的非农职业。
在既有的概念里,农民既是农业生产者的代名词,也是生活在乡村的人们一生抹不去的身份标签。
要让农民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职业,就要让这种职业收入高而稳定,有和干其他工作一样的福利待遇、社会保障,要让从业者有干劲、有前途、有面子,要让他们有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工作之余有更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我们还要积极发挥科技人才作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鼓励全社会参与乡村建设,制定相应的政策,让他们感到参与乡村建设自豪、光荣。让农民这种职业不再是苦累的象征,在全社会得到尊重,不仅生自乡村的年轻人爱干,对城镇的人同样有吸引力。
可喜的是,随着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批涌现,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增多,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正越来越少,和天华农业合作社的那些90后大学生一样的新型职业农民越来越多,农民开始成为一种和工人、公司职员、教师等一样的职业。这种情况在乡村年轻人中尤为突出。他们有文化、有技术、会学习,和父辈已完全不同。
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史无前例地刷新人们既有的观念。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越多,乡村振兴的生力军队伍就越壮大,乡村振兴的脚步就迈得更扎实。
可以预计,现代农业体系的建立,终将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农民必将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豫北濮阳西辛庄村远近闻名,村民住的房子大都是一排排一样高低的小楼,院子里,院墙外,种满果树和蔬菜。
李玉星今年55岁,他的小院里种了石榴、核桃、山楂、桃子等果树,收拾得干干净净。
李玉星的两个女儿已出嫁,身边一个小儿子。他过去在造纸厂上班,现在在西辛庄民生医院后勤岗位,每个月能拿三四千元。他的妻子干些杂活一个月也能挣两千元钱。
他说,他的孩子给他在城里买房,他不去。现在,村里学校、医院、超市、宾馆、饭店、文化广场,啥都有,天然气、水、电一样不缺,到处干干净净、清清静静的,比城里还好。
豫西山区柳庄村是三门峡渑池县洪阳镇最北部的一个小山村。“眼前乱石滩,四周是荒山;一条羊肠道,通往山外边;每逢雨季来,心惊又胆战;姑娘往外嫁,小伙娶妻难,十里八乡成笑谈。”这句顺口溜是昔日村子的写照。
如今,这个贫穷的山村已华丽转身,成了远近闻名的风光秀美的明星村。村民人均收入由过去的不足5000元,一下蹿升到1.7万元。村里所有的贫困户都住上了精心规划设计的别墅。他们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修大坝,治荒山,建新村,小山村成了很多城里人游玩的好去处。
西辛庄、柳庄,还有很多乡村变得让人羡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目标在一点点变成现实。
农村要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就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还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农民最关心的上学、看病、就业、治安、环保、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一定要认认真真搞好,一件事一件事,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农村成为生活便利、保障齐全、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文化生活丰富,天蓝水绿,留得住乡愁的心灵家园。
当然,就河南省来说,当下的大部分乡村和城镇、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不尽人意等诸多问题。乡村建设,前路漫漫,任重道远!
瑞雪送春信,大地涌春潮。2018年新年伊始,一场瑞雪普降中原。今天,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乡村振兴蓝图绘就,战鼓擂响。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切实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上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虽然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等着我们去克服,虽然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困难万千,险阻重重,但我们绝不退缩。没有现成的模式,我们勇敢探索,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我们坚信,只要全省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凝心聚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