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每日时讯

首届“三农”传播高端论坛举行 聚焦三农话语传播力

2017-10-30 12:23:54       来源:中新网    作者: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北京10月29日电(袁秀月)“农业高等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涉农学术研究和业务实践的初心是什么?中国农业大学的初心是什么?”

  10月28-29日,首届“三农”传播高端论坛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编委会主任钱学军如此发问。

  他在致辞中自问自答说,“我想,这些初心就是去回应和解决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出现的所有关涉“三农”的问题。‘三农’传播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本次论坛以“‘三农’传播:挑战与机遇”为主题,设三个分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十余省份高校的专家学者和数十位从事、关注“三农”传播的业界人士参加。

  钱学军指出,“三农”传播研究在传播学术领域并不是主流,但其意义和价值却是毋庸置疑的。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与会专家钱学军、李庆海、高钢。主办方供图

  全球修辞协会会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汝东教授从国外发来贺信,他认为,2020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三农”,更离不开“三农”传播。“让农民能说话,会说话,中国农村话语体系的建构,关键在农民。扶贫的重点、难点,是提高农民的话语能力。”

  论坛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乡村振兴战略。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民来说,最重要的是帮助其找回自信。什么自信?兜里有钱,腰杆子硬的自信;生产美、环境美、人文美、生活美的自信;归根到底是一种乡村文化的自信。要充分挖掘乡村的生产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教化价值,激发农民的精气神是“三农”传播研究者和媒体人的重要任务。

  论坛还就新媒体与“三农”话语、乡村传播与社会发展、“三农”视阈的影视与新闻传播进行了专题论坛交流。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钢指出,“学术界有一个说法,传播学正在演进为人类社会科学第二哲学,信息传播对整个中国农业农民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人类社会演化的目标和手段是连接,农业不仅仅是耕地,而是农民和土地的连接,农民和农民的连接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将他的“大数据连接论”和“三农”问题结合起来,他认为,大数据不仅给农民赋权,还会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发言。主办方供图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曹三省教授以“新媒体与三农”为题指出,在对农传播中,新媒介可以实现零门槛,可以更好地用新媒体手段呈现农村的新面貌。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总编辑、《教育传媒研究》总编辑张志君,梳理了建国以来对农传播媒体的发展历史,他认为,主流媒体对农传播正在经历“去中心化”到“再中心化”的过程。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宫承波以“对农老年广播:一个亟待加强的领域”为题,分享了他见到的乡村老年人的生活,他认为,在对农传播中,“对农老年广播几乎被忽略了”。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李红艳则以一个典型的农民“小丁”一家为案例,借助公地悲剧概念,分析了媒介技术作为公共产品,在乡村与城市的信息博弈中,如何突破城市人与乡村人之间的制度与社会隔阂,为没有乡土资源、没有城市资源、没有教育资源的传统乡村人提供了与城市社会人对局的可能性。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牛耀红博士,从公共传播理论视角研究了一个西部乡村的微信群实践。他认为,村民通过微信群从不同地域的现实空间走向网络公共空间,经过长期互动形成了合作场域,将“半熟人社会”转变为“熟人社会”,实现了“离散化”村庄的再次聚合,从而奠定了维系乡村秩序的基础。

  农业部新闻宣传处处长李庆海指出,在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供给侧改革等“三农”发展的新背景下,“三农”传播应该围绕“三农”新政策、新问题主线进行宣传,针对受众的新需求和需要应对的“三农”突发事件,做好“三农”新闻的策划与报道工作。

  中国农业大学媒体传播系主任安文军表示,“三农”传播高端论坛拟定期举办,希望能够联合关注三农传播的其他院校和业界共同搭建平台,拓展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