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通过考核
示范前后农民年收入平均提高1200元左右
2016-12-15 14:46:21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
迈向质量时代 建设质量强省
日前,河北省历时三年创建的国家柴鸡生态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乐亭)等12个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全部通过考核。这是河北省创建的第八批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规模达25万余亩,示范户8万余户,18万余名农民直接参与建设,示范前后农民年收入平均提高1200元左右。
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过程中,河北省以提升示范区的建设管理水平为目标,通过将示范区建设阶段性工作列入全系统年终任务责任目标、开展示范区联查、加强示范区管理人员培训等手段,扎实抓好管理、及时总结经验,有力地提高了社会标准化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
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从五个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在精准扶贫、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示范区项目围绕当地传统的特色支柱产业和市场潜力巨大的新兴主导产业进行。完善的标准体系是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依据,河北省在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同时,根据河北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了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截至目前,全省省级和市级农业地方标准合计达到2000多项,再加上适合河北省需要的一部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河北省的农业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和健全。据对2016年验收的12个示范区(县市)进行统计,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贯彻执行国家、行业标准256项,制修订地方和企业标准125项,包括大量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这些标准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直接面对生产和市场,制定和更新速度快,在推动示范区建设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河北的标准体系和标准制修订体制。示范区建设把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引入到生产中,使这些传统特色产业“老树发新枝”,新兴主导产业“如虎添翼”。
——推动农业标准体系、示范推广体系、实施监督体系的有效结合。在农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示范区建设已经成为重要的补充。
——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第八批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在精准扶贫方面尤为突出,精准帮扶贫困地区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及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在示范区建设中,昌黎葡萄酒产业企业示范带动周边1000余户农民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形成基地管理到产品生产的整套标准体系,建立了从葡萄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追溯体系,葡萄优品率也提高到了97%-98%。通过示范区建设,带动了昌黎县域酿酒葡萄的标准化种植,为酿酒葡萄企业提供了优质原料,带动了区域旅游业发展,促进了昌黎产区酿酒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
——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农业示范区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也是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内容。标准化示范市的建设在促进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逐步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
截至11月底,河北省已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区178个,其中:国家级136个,省级42个。在建省级示范区2个。据测算,全省85%左右的农业县承担过国家级或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大宗农产品、优势特色农产品基本上都建立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并进行了示范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