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0 14:09:55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叶飞雅
12月7日,由羊城晚报传媒智库发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融媒行联盟”联合组织的“改革新动力——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大型主流融媒广东行暨地市深调研活动” 采风调研团来到了广东汕头市。40年里,作为全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的汕头市,在担当全国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打造国家级发展平台,凝聚海外潮人、全球华侨智慧和力量推动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改革创新成就引人瞩目。
与经济特区同行,汕头大学勇当“改革先锋”
1981年,汕头经济特区成立。在这一年,由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汕头大学正式获批准成立,邓小平曾寄语汕头大学要办得更开放些、更高质量。
汕头大学诞生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汕大人也有着敢为人先、积极探索的改革开放精神。汕头大学自从成立开始便探索特色化的办学之路,进入新世纪以后,仍然不忘改革初心,继续深耕“高教试验田”。自2001年起,汕头大学全面启动以国际化为导向的改革工程,聘请外籍专家担任执行校长、院长等重要职务,在课程、教学、资源管理及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具典范意义的全方位教育改革探索,诸多改革经验已得到国家的肯定、支持和推广。2009年起,汕头大学以构建先进本科教育体系为核心,积极探索创新国际化、精细化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自主办学综合改革试点进程。2015年,汕大开展“四院两部”大部制改革,重组校内党政职能部门,积极探索构建以服务为核心理念、机构功能集成、机制运行高效的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2015年开始,汕头大学先后跻身泰晤士高等教育、CWUR、USNews、QS等世界大学、亚洲大学排行榜单。
与汕头经济特区“同龄”,汕头大学的发展也见证并服务着汕头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据汕头大学副校长、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副校长林丹明介绍,建校37年来,汕头大学与地方政府和产业共建了包括汕头市“一带一路”科技服务与创新研究院、汕头轻工装备研究院、汕头市质量发展科学研究院在内的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近40个。并以先进化学制造作为重点建设方向,支撑粤东乃至广东“材料+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服务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采风调研团赴汕之前的11月中旬,由汕头市委、市政府倾力筹备,以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担当建设主力的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正式落户汕头,填补了汕头没有省级实验室的空白,目前,已有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姚建年院士等7个院士团队明确参与省实验室建设。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我们要培养的是科学家”
与汕头大学一墙之隔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是由享誉全球的知名高等学府以色列理工学院与汕头大学合作办学的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于2016年12月5日由中国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从2017年至今已先后两批招生。据介绍,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采用全英语教学,设置了涵盖工学、理学和生命科学三个领域的10个专业,并依法授予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毕业生将获得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及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学位证书。
“我们要培养的是科学家。”林丹明说,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全球视野和人文素养的卓越工程师和科技人才,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学生都需要在其专业学习阶段打下坚实的科学与学科理论基础,使其更深刻理解并应用新技术,并在遇到新问题时有能力予以创新解决。
在教学上,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引入以色列理工学院优良的学术传统和学科优势,尤其是全面引入以色列理工学院基于“知识三角”模式的办学战略,充分发挥教育、研究和创新三方面结合所产生的协同优势。使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成为一所“不一样”的大学。
在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上,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所有学生均须修读一门创业学分课程,以深入了解创新创业的技术与过程。而在创新成果转化发面,将借助以色列理工学院在技术商业化方面的经验,快速建立有效机制,鼓励研究人员将自己的技术发明和发现商业化,申报知识产权专利,催化、孵化新产品、新工艺。同时,将密切与汕头市政府、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和汕头大学在相关领域的合作。
人才资源关乎一座城市软实力的提升。采风调研团在走访中了解到,除了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两所高水平大学之外,汕头市正在致力推进高等教育的“扩容提质”:汕头将在东海岸新城规划“大学城”教育园区,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在汕头设立分校区或合作办学,加强校城联动、校城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更好地为汕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区域科教文卫中心、建设高水平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培育壮大高端现代服务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四大平台”助推汕头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
走访汕头各地,处处洋溢着一股干事创业的饱满精气神,这座素有“百载商埠”美誉的粤东海滨城市,如今正站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关键节点上。汕头贯彻中央、广东省委的重大部署,正在围绕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新定位,将汕头建成“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为此,汕头正突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区域科教文卫中心、建设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培育壮大高端现代服务业“四个重点”,全力打造自由贸易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国家高新区、江湾新区“四大平台”。
汕头是著名侨乡,捐建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李嘉诚先生便是知名潮籍企业家、曾经的全球华人首富,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著名侨领庄世平等都是从潮汕地区走出的潮人骄傲。2014年9月1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汕头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华侨试验区),明确华侨试验区规划面积为48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约55平方公里。
记者走访华侨试验区了解到: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华侨”命名的试验区,华侨试验区围绕“侨”字做足文章,出台了一系列面向华侨的优惠措施,重点打造 “构建海外华侨华人聚集发展创新平台,打造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华侨文化对外传播基地和建设跨境金融服务中心、国际采购商贸物流中心和旅游休闲中心”。
华侨试验区通过创设全国首个以华侨为核心概念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华侨板”、 启动运营“广东华侨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方式,加快实施“引金入汕”工程,突出华侨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华侨试验区规划范围480平方公里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31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7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90亿元;截至10月底,存量登记注册企业4378家,总注册资本608.83亿元。
据介绍,华侨试验区已成为国家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启动建设全国第17个“侨梦苑”,首批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地区。华侨试验区将充分发挥华侨资源优势,成为汕头打造先行先试、发挥经济特区新优势的重大平台,加快推进汕头经济特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
专家点评:
对于汕头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进一步发展,资深经济学家邱仰林认为,传统的产业面临发展瓶颈,汕头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找准定位,寻找新的经济引擎。他建议,汕头既要充分发展华侨经济,特别是华侨+金融经济,也要充分利用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在理工方面的研究成果与人才,打造世界级的工程新材料研发中心。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陈炳才认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所聚焦的环境保护与能源、食品安全、人类健康领域的研究具有战略眼光,政府要推动高校基础研发与企业的合作,吸引外地的投资。陈炳才建议,在广东已有南沙、横琴、前海三个自贸区片区的情况下,汕头申请自贸区片区时应考虑要有自己的特色,开拓不一样的试点内容。在建设发展华侨试验区时,要做好相关的配套措施建设,同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谈锦钊建议汕头的经济发展要大力抓好科技教育的基础,同时要引进先进的大型制造企业落地,带动后续的产业链发展;在民营企业方面,有关部门要把他们要集中扶持起来,给予更多的支持;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更有利于促进汕头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