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种养加

粮经作物病虫害 防患未然早知晓

2018-02-27 09:40:52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

  一年之计在于春。及早了解粮经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对保障全年的粮食生产起到积极的作用。根据病虫越冬基数、品种布局、历史虫情和气象预报资料等综合分析,预计2018年本市粮经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为偏轻发生,虫害重于病害,发生总面积约389万亩次。受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小麦病虫发生面积明显减少。

  小麦虫害重于病害

  小麦病虫害总体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为32万亩次,虫害重于病害,主要病虫害种类有小麦白粉病、蚜虫、吸浆虫等。

  ◆白粉病 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3.4万亩。主要发生区为房山、顺义、大兴、通州、密云等区,其中农大211、农大175、京9428等品种易感病。

  ◆蚜虫 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3.6万亩。在全市小麦产区普遍发生,其中以穗蚜为害为主。

  ◆吸浆虫 轻发生,发生面积约4.1万亩,主要发生在顺义、通州、房山、大兴等小麦主产区。

  ◆地下害虫 大部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2.2万亩。其中前茬是豆类、花生及保护性耕作的地块虫量偏高,发生较重。

  ◆其它病虫 散黑穗病、叶锈病、病毒病、赤霉病、红蜘蛛等病虫轻发生,发生面积约8万亩。苹毛丽金龟、瓦矛夜蛾在部分区县零星发生。

  玉米病虫害总体偏轻发生

  玉米虫害总体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为345万亩次,虫害重于病害。常发害虫有玉米螟、粘虫、玉米蚜、褐足角胸肖叶甲等;常发病害主要有玉米大(小)斑病、褐斑病、纹枯病、弯孢叶斑病等。另外,夏玉米大喇叭期应注意监测谷子小长蝽的发生动态。

  ◆玉米螟 偏轻至中等程度发生,发生面积约87万亩次。一代玉米螟轻发生,二、三代玉米螟偏轻至中等程度发生。

  ◆粘虫 总体偏轻发生,存在成虫集中迁入的可能,二、三代粘虫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25万亩。

  ◆土蝗 在延庆、密云、怀柔、平谷库区及周边地区轻发生, 发生程度接近常年,发生面积约1万亩。

  ◆其它害虫 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02万亩。苗期虫害主要有蓟马、蚜虫、褐足角胸肖叶甲、谷子小长蝽。中后期虫害以桃蛀螟、玉米螟、棉铃虫等混合发生为主。

  玉米病害大部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130万亩次。春玉米种植区主要以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瘤黑粉病、纹枯病、褐斑病为主;夏玉米种植区主要以大(小)斑病、弯孢叶斑病、褐斑病、纹枯病为主。

  甘薯病虫害总体偏轻发生

  总体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1.5万亩,其中根腐病偏轻发生,在大兴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0.2万亩;病毒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0.5万亩;茎线虫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0.5万亩;黑斑病轻发生,发生面积约0.1万亩;地下害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0.2万亩。

  花生病虫害局部中等发生

  总体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10.5万亩,其中蚜虫轻发生,发生面积约2万亩;地下害虫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4.5万亩;棉铃虫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万亩;叶斑病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2万亩。

  预报依据

  ▶病虫越冬基数偏低

  ·蚜虫 越冬基数比常年平均值略偏低。据各区监测点对病虫越冬基数调查,麦蚜平均百株蚜量6.9头,低于近10年平均值(11.4头),明显高于上年平均值(0.9头),平谷、密云、通州的越冬基数相对较高,最高百株蚜量分别为51头、61头、74头。

  ·小麦吸浆虫 越冬基数比常年和上年偏低。冬前调查,平均每样方虫量0.3头,比常年(20.9头/样方)和上年(0.8头/样方)平均值明显偏低。其中,大兴虫量相对较高,平均每样方虫量2.4头,最高虫量每样方4头。

  ·地下害虫 被害率较低,全市平均被害率0.08%,虫口基数比常年偏低,越冬基数调查,平均虫量为0.4头/平方米,最高4头/平方米,比常年平均值偏低,与上年持平,房山、通州虫量相对较高。

  ·玉米螟 越冬基数比常年偏低,平均百秆活虫量4.6头,比常年平均值18.3头和上年平均值5.5头偏低。其中顺义虫量偏高,百秆活虫量最高达32头。

  ▶寄主作物有利于病虫发生

  ·小麦 主栽品种有农大211、农大212、中麦175、轮选987、京冬22、京生麦1号等,除轮选987对白粉病和条锈病的抗性较好,大部分品种对白粉病、锈病、吸浆虫等病虫抗性不强。秋季调查冬小麦苗情,一类苗占61%,二类苗占28%,三类苗占11%,总体来看,冬前群体接近常年,明显好于去年,目前长势较好。

  玉米 品种总体抗病性不强,易感玉米叶斑病等病害。

  ▶气候条件不利于病虫越冬

  气象监测显示,截至目前,北京大部分地区已经连续一百多天无有效降水。气温偏低、降水显著偏少不利于病虫害越冬。气象部门预计2018年春季(3月-5月)本市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为50-70毫米,比常年同期略偏少,平均气温为13℃-14℃,比常年同期(13℃)略偏高,气象因素对病虫害发生无不利影响。

  相关链接

  ▶瓦矛夜蛾害虫长啥样

  瓦矛夜蛾是2012年前后首次在河北发现的一种杂食性害虫,幼虫可为害菠菜、生菜、甘蓝、韭菜、大蒜和小麦等作物。近年来,本市大兴、顺义、平谷等地麦田也时有发生。

  瓦矛夜蛾成虫翅展33-46毫米,头部棕褐色,胸部黑褐色,前翅灰褐色至黑褐色,后翅黄白色,外缘暗褐色。

  瓦矛夜蛾老熟幼虫体长30-50毫米,体为棕黄色,背部每体节有黑色的倒“八字”纹一个。头部有三条黄色纵线。

  瓦矛夜蛾在北京以幼虫越冬,冬前为害不明显,翌年小麦返青前后开始取食。小麦被害后一般不明显,严重时叶片有小孔洞或出现明显缺刻。幼虫有假死性,受惊扰呈“C”字形,昼伏夜出。瓦茅夜蛾幼虫在灌水前很难查到,大水漫灌后幼虫会爬到植株上部,此时很容易被生产者察觉。田间虫量较高、当被害率超过10%时,建议开展防治,防治措施可以参考其它地老虎等夜蛾科害虫。

  ▶小长蝽害虫长啥样

  小长蝽又名谷子小长蝽,是一种刺吸式害虫。研究资料表明,小长蝽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川、陕西等地,属于广布种。小长蝽可为害菊科、禾本科、苋科、桑科的多种植物。近年来,在北京地区小长蝽已经成为向日葵、红苋菜、玉米等作物上的一种常见害虫,发生程度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小长蝽长3.6-4.5毫米,宽1.5毫米。头淡褐,或略带红褐色色泽,或棕褐色不等,头背部中央基部常有“X”形黑纹,前胸背板污黄褐色,较短宽。前翅淡白,半透明。

  小长蝽在北京地区发生高峰期在玉米田虫口密度较高时,被害后玉米叶产生小斑点,严重时与赤须盲蝽的为害比较类似。田间虫量较高,可以参考盲蝽象的防治方法进行防控。  张智 谢爱婷 王泽民  制图 周航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