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种养加

福建福州茉莉花茶:每卖出100元茶叶农民得65元

2018-01-12 10:07:42       来源:农视网    作者:

  眼下,茉莉花已过采摘兴盛期。但是走进“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的福建福州市南台岛,一望无际的茉莉花层层叠叠,枝繁叶茂,绿色如茵。在阳光照耀下,仍然散发着淡淡花香。花农们正在田间手脚麻利地修剪花枝和施肥培土,争取来年有个更大的丰收。

  目前,福州茉莉花种植面积达1.8万亩,茶叶面积达16万亩,年加工茉莉花茶近万吨,实现销售额25亿多元,带动18万花农、茶农从事相关产业,综合收入16.25亿元,人均收入9000多元。企业每卖出100元茶叶就有65元是农民的收入。如今,新技术、新品牌、新理念贯穿茉莉花茶全产业链,这一古老产业正成为福州人保护生态的“绿色银行”,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金饭碗”。

  

  工人在对茉莉花进行起花操作。

  科学种植新技术

  ——引导农民合理密植,亩植株数量减少减少三分之一,但亩产能提升到1000斤以上

  “茉莉花的种植与应用,在福州已有2200多年历史。”作为福州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福州茉莉花茶工艺传承大师,现年55岁的林洪寿已经在茶叶这个行业里浸泡了40年,做茉莉花茶也已有35个年头,对当地茉莉花茶和历史发展如数家珍。

  据介绍,福州茉莉花品质上乘,除了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福州市通过推广应用茉莉花无公害栽培技术,统一规范种植标准,提高花农技术科水平,才能生长出优质的福州茉莉花。

  座落在福州闽江西岸的闽侯县上街一带千亩种植基地里,一排排茉莉花沿着河堤逶迤延伸。“跟过去对比不一样,现在福州全市实施的是标准化种植技术。每畦栽两排,株距65厘米,行距50厘米,每亩挖穴2800个,每个穴栽3株茉莉花苗木,亩栽8000棵左右。”林洪寿说,每个园区内,花农无论种植面积多少都要按照统一的标准规格来种植。这样,花田密植合理,确保每株花树都能得到充分的光照和营养。虽然每亩植株数量减少三分之一,但亩产能提升到1000斤以上,一棵树抵得上以前2棵树的产量,并且花的质量也比以前好得多了。

  随着种植技术不断改良,福州茉莉花品质和产量迅速得到提高。花产量平均1000斤左右,比原来增加三四百斤,最高亩产1300斤。是原来的2倍多。花价销售全国最高,尤其今年伏花每公斤最高价66元,市场平均单价为每公斤46元,花农每亩增值4000元以上。

  如今,福州茉莉花生产从过去粗放型经营向现代集约化经济转化,从唯产量是从向标准化生产要效益,福州茉莉花生产进入了新一轮提质升级增效的发展阶段。

  “绿色”产出新效益

  ——农产品有了认证和品牌,就有了效益,农民发展绿色农业就有了动力

  一斤普通的茶叶按照国家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后,市场价格能卖到上千元,是普通茶叶的两三倍。而且还是在北京最有名的马连道茶叶市场,顾客买后不嫌贵,喝了还赞不绝口说:“绿色食品是贵了点,喝后对人体没有危害,买起来还是很划算。”

  “茶叶中分为四品。有机茶为一等品,绿色茶二等品,无公害茶三等品,普通茶为四等品。其中,1-3等品需经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证的。”福建闽榕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大师王德星说,三品标准不同,认证的方法也不同。无公害食品,要求没有农残即可;绿色食品要求除了没有农残外,还需要使用复合肥料;而有机茶要求最高,不单单是没有农残和化肥外,茶叶中内含物质里的有机成份也要达到一定含量,才能说是“有机食品”。

  走进帝封江千亩茉莉基地,王德星介绍说:“地里插着的小黄板,学名信息素色板,主要粘合蚜虫和介壳虫。而太阳能杀虫灯能在夜间发出淡淡的幽光,将叶瞒虫引网诱杀。几个月能捕杀上千只害虫,效果很好。”

  另外,基地优先推广使用农家肥和有机肥,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购买肥料,统一配方标准,统一生产技术,统一防治虫害。防止不合格不安全的肥料使用,茉莉花的品质明显提高。2003年,闽榕茶业公司被国家认定为绿色食品企业。

  “农产品有了认证和品牌,就有了效益,农民发展绿色农业就有了动力。”据福州市原副市长吴依殿说,目前,福州茉莉花茶已经作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世界上唯一的“三位一体”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的茶类农产品。去年6月,福州茉莉花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产品清单。

  如今,全市茉莉花认证面积1.65万亩,茶叶认证面积14.5万亩,“三品一标”认证企业达到近百家。

  产业扶贫新理念

  ——龙头企业与贫困乡村结对子拔穷根,带动贫困茶农足不出村就能卖出好价钱

  “以前种茶叶,一亩地收入不到2000元;现在同样种茶叶,一亩地能收入4800元,全年我家8亩茶地总收入3.8万元。”正在福州北峰茶场修剪茶树的茶农连代坤说,这主要得益于福建满堂香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产业扶贫的效果好,贫困户足不出村,茶叶就能卖个好价钱。

  北峰茶场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宦溪乡北部山区,虽然植被茂盛,山清水秀,拥有两百多年的种茶历史。但长期以来,由于茶农缺乏科技指导,致使品种老化,品质下降,茶叶滞销,茶农收不抵支。大多数茶山处于荒废、半荒废状态。

  早在2007年,满堂香积极响应政府“百龙联百村,共建新农村”号召,与福州市晋安区宦溪乡村结对子,开展产业扶贫拔穷根行动。

  “产业扶贫要把扶贫项目建在贫困村,让贫困户有工做,有饭吃。”满堂香总经理林伟说,他们从产业资源要素下手,先是承包宦溪乡办茶厂,然后又兼并国营福州恩顶茶场,投资2000万多元,以创新村山地为中心,建设北峰山区绿色生态茶园4500亩。随后,他们又通过流转、承包和租赁等多种生产形式,整合吸收附近6个村的7500亩多茶山入场,建立全省第一个面积最大的福州北峰万亩茶场,成为福州市现代农业创新基地的示范标本。

  茶场面积扩大一倍多后,“卖茶难”的现象会不会再次重演?茶农收入会不会减少?林伟说:“我们坚持以销定产,当年的生产量是按上年销售量来确定的,做到生产多少,销售多少,不留库存,保证茉莉花茶持久的鲜灵度。”

  产业扶贫要长效,销路畅通是关键。每年初,企业就会与农户签订“茶农+合同”的“订单农业模式”,来保障茶农的经济收益不受损。合同明确规定,在基地统一指导下,茶农主要负责管理茶树,采摘鲜叶。公司以市场基准价收购茶农茶坯,有多少收购多少。另外,当茶叶市场处于低迷时候,公司也会出台相应的最低茶叶收购保护价,来保护茶农的利益。通过价格兜底,让贫困户种有所收,卖有所价,心安理得。

  据悉,2016年,满堂香公司实施“订单农业”扶贫帮困1152户,全年收购茶坯823.7吨,收购金额高达3680万多元,户均收入3.2万元。特别是48户贫困户,公司通过重点帮扶,收入明显提高。人均收入1.6万元,户均收入3.2万元,比上年增加20.5%。目前,满堂香茶业公司扶持和带动周边农户1.5万户,增加花农和茶农增收2270万多元,户均增收1517元。

  纵观十几年产业扶贫的经验,林伟说:“产业扶贫,企业要依据自身的市场优势,充分利用贫困村的自然资源,把企业基地和产品延伸到贫困村,一方面让贫困户就地就业挣到钱,尝到产业发展的甜头,才能激发贫困村造血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企业用工难,成本高的系列问题,让企业生产基地成为贫困户细水长流,稳定收入的“绿色银行。”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张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