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0 10:17:2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记者 李坤晟
3年前,桂来胜牛舍里只有六七头牛,但他已号称河口村的黄牛养殖“大户”。那时候,全村432户中有141户是经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如今,桂来胜不仅养了20头黄牛,还成了村里生态黄牛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带领20多户乡亲脱贫。
事实上,皖南石台县七都镇河口村只剩10户人家还未脱贫——整个村子去年实现了重点贫困村出列目标。
“都是李书记的帮助。”站在田埂上,牵着牛的桂来胜说。
一旁的驻村第一书记李朝阳摆摆手:“老桂,这不是我的功劳,全靠党的好政策。”
2014年,来自安徽省民委的驻村第一书记李朝阳来到河口村驻点。经过调研,李朝阳发现,生态黄牛养殖在河口村很有发展潜力,可以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于是,他鼓励桂来胜牵头成立生态黄牛养殖合作社,做个示范。
2015年2月,合作社成立,安徽省民委和扶贫部门为合作社提供了平整土地、协调贷款、技术培训等多重帮助。
桂来胜在村里流转了50亩土地。他指着牛舍外刚播种过的2亩地说:“这里种的是墨西哥玉米草。没有省民委派我去淮南学习,根本不知道黄牛该吃什么。”桂来胜也已经可以给闹肚子的牛打针了——以前牛犯一点小毛病,他都不会处理,也不敢处理,只能花钱请兽医。
不过,桂来胜最开心的是政府帮忙解决了牛儿的喝水问题。过去,每天要去牛舍三四百米外的小河边挑水,一次挑两桶,来回好几次。牛一天喂两回水,人累得半死,哪敢想扩大养殖规模?
后来,村里帮他向上级申报了10万元扶贫资金,建成了小型安全饮水项目。现在山上有了水塔,村后石坞山的山泉水直接引进了牛栏。水龙头一开,哗哗啦啦,牛儿再没有喝水难的问题。桂来胜也敢撸起袖子加油干了!
去年,桂来胜又建了两座新牛舍和一座拌料场,准备今年天气凉一些的时候启用。他说新的牛舍可以再养殖100多头黄牛。
现在,除了大哥桂来旺,曾在外面做瓦工的三弟桂来友也回家和桂来胜一起养牛。作为合作社负责人,桂来胜不仅雇请参加合作社的村民帮工,按天支付80元-100元的工资,还帮村民养殖寄养在合作社的黄牛。
村民金胜宝2015年加入合作社。寄养了两头牛的他告诉记者,卖了牛后,刨去桂来胜养殖的成本,自己平均每年净增收一万多元。
“一头黄牛养两年,除去成本,能赚将近10000元,也就是说一头牛平均1年有5000元利润。”桂来胜算了账,他自己的20多头黄牛,一年能带来10万元上下的收入。
桂来胜对黄牛养殖的前景信心满满。即使为新建牛舍背了35万元贷款,他也不担心养牛没有出路。
现在,桂来胜的生态黄牛养殖合作社,养有51头黄牛。
“牛去哪儿了?”记者数了数,牛栏里才不到20头。
桂来胜说:“都在山上哩。”
原来,黄牛养殖合作社主打“生态养殖”,除了一些不好好吃草、爱打架乱跑的“淘气包”被圈养起来,大部分黄牛都散养在牛舍后面的山上。
“牛知道回来?”
“知道。但有时1个月也不回来,我会去看它们。”
“如果走失了怎么办?”
“不会走失。不回来,我上山一喊就找着了。”
正说着,四五头黄牛排成一队摇着尾巴沿着山道慢悠悠地往牛舍踱来。桂来胜老婆赶紧上前吆喝。
他还出题考记者:“牛群在山上,晚上怎么睡觉?”
记者真不知道。
“牛儿晚上睡觉,屁股朝里,头朝外,会围成个圈圈。”桂来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