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种养加

新疆一些地方尝试引水种植水稻 沙漠里该种水稻吗

2016-11-05 18:03:08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赵贝佳

 一进入新疆,视野便被沙漠戈壁填满,烈日下的大漠呈现出明晃晃的金黄色,偶然看到几抹绿,也是路边的沙漠植物,或是攀爬在架子上的葡萄藤。在缺水的大漠,该如何发展农业?

  沙漠种水稻,节水新尝试

  近日,记者随中国气象局“应对气候变化·记录中国”采访团走进新疆。连片的大漠、戈壁,构成了新疆的主要景色,但进入吐鲁番市鄯善县后,车子一转弯,地势赫然开阔。迎着夕阳橘色的光,一个令人惊奇的场景映入眼帘——蓝天下,沙丘前,一汪浅水上面种满了嫩绿色的水稻。

  大漠里怎么会长出水稻?鄯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维凯介绍,这是充分利用鄯善当地气候、地理条件,再加上技术开发的结果。他们从机井中引水而出,利用铺膜技术解决了水分下渗和蒸发的问题,让沙漠中有水并能留住水,为水稻种植解决了关键一环。“沙漠里能否长出水稻,我们最初也是抱着试验的态度。鄯善的沙子密度比较大,含有钾、磷等矿物质,且没有重金属残留。只要解决缺水的问题,就能尝试种植水稻。”

  为何想在沙漠里种水稻?李维凯表示,铺膜之后,风沙会沉到水中,因此种水稻还能防风固沙。“虽然还没经过科学验证,但明显能看到,两边的沙丘起了风沙,到水稻这片就会小一些,沙子就像被‘吸收’了一样。如果种植模式将来能推广,也许对改善沙漠地区环境有利。”

  不过,在缺水的环境下引水种植水稻,会不会浪费水资源?李维凯表示,新技术将水资源利用到了极致,“新疆本地种植葡萄每亩地要1000多立方米的水,但种植水稻能达到一亩地用水400立方米。由于应用了新技术,田垄中间防蒸发,膜在地下一米,植物用根部呼吸,夏天温度最高时1天蒸发5毫米,而低的时候仅有3毫米。”

  井水渐干涸,护水任务重

  这样看来,是不是新疆就能像歌里唱的那样,“戈壁沙滩变良田”?专家表示,虽然鼓励尝试推行节水农业,但新的方法是因地制宜还是揠苗助长,仍有待验证。

  乌鲁木齐市气象局高工普宗朝表示,沙漠水稻大面积推广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还未被证明。“水稻本身是一种蒸发水分非常大的植物,即便再利用新技术,也无法改变植物本身的特性。如果要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土壤表面需保持湿润。但当地气候极度干旱,会加大蒸发强度。”

  此外,用机井抽取地下水灌溉水稻的做法,可能威胁到新疆本就稀缺的水资源。“作为土生土长的鄯善人,我对这里的气候变化感受颇深。小时候还能看到很多坎儿井有潺潺流水,但现在大部分都断流了。尤其是最近十年,由于机井过量抽取地下水,不少坎儿井已经变成‘荒井’。”普宗朝解释,降水再加上雪水融化,汇集成了地表径流以及地下水。“地下水的总量就这么多,打井取水虽然能暂时解决农业用水,但如果持续抽取,将带来不可逆转的生态危机。”

  最明显的后果就是荒漠化。新疆本身有90%以上的戈壁沙漠,原本可以生长一些旱生的红柳或者芦苇。这些植物的根系下扎,吸收地下水,能维持脆弱的自然植被。但如果地下水降低到一定程度,自然植被将无论如何也无法吸收水分,进而枯萎,这将导致荒漠的进一步扩大。普宗朝表示,由于新疆地处西风带天气的上游,其荒漠化的加剧不只影响本地,还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使沙尘天气增多。“坎儿井至今已有一两千年的历史,每个井高度不同,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将地下水引至地面,涓涓细流自然出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破坏。但如今的机井是掠夺式抽取,越没水越往深处打,越打越没水,到最后可能形成恶性循环,竭泽而渔。”

  普宗朝认为,在新疆发展农业还是要因地制宜,种植适合当地气候特征的土生作物,比如哈密瓜、无核葡萄还有长绒棉。“能种水稻的地方很多,但能生产优质哈密瓜和无核葡萄的地方很少。应该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种植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的作物。”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