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30 10:40:50 来源:浙江农业信息网 作者:
每天一大早,莲都区碧湖镇河东村郑玉萍家庭农场里,农场主郑玉萍拿着一箩筐玉米和谷物混合成鸭食倒进鸭料盆。“‘水禽旱养’有效减少了水环境污染,经济收入不降反升。”看着争食的鸭子,她会心一笑。
郑玉萍家庭农场是莲都区“水禽旱养”的一个试点,建有旱地鸭棚离地分层式漏粪栏鸭床2000平方米、鸭运动场1000平方米,配有一个循环游泳池,还有污水沉淀处理池120平方米,养殖鸭子6000羽。
据郑玉萍介绍,掀开漏缝网床,鸭排泄物可以旱地清扫,作为有机肥变废为宝;部分进入水体的粪污通过三级污水沉淀处理池沉淀清化后,污水通过管网灌溉生态消纳种植基地;经常性清除沉淀池里的粪污作为有机肥还田,有效将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郑玉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采用“水禽旱养”,产蛋高峰期稳定且延长,全期产蛋量提高4%左右,节约垫料支出成本每年每羽2元,平均每羽蛋鸭年饲养管理成本下降2元,减少水边养殖易受洪涝灾害危害的自然风险。
鸭子性喜玩水,传统的饲养方式离不开池塘或者小河。近年来,莲都区推出了“水禽旱养”的新型养殖模式,即把鸭子赶上岸,通过搭建棚架网床鸭舍来饲养,并配有封闭运动场和循环游泳池等配套设施。
“水禽旱养”网床鸭舍用钢架或者竹木结构架空建设,不破坏耕作层,栏舍顶篷采用隔热层,舍内及运动场全部为漏缝网床结构,网床四周用泥土筑挡水墙,外围深排水沟,防止粪便积水堆积。
蒲塘村陈永富养殖场原先采用水边放养鸭子,成群的鸭子污染了环境,采用“水禽旱养”后,完成养殖场污染整治,周围环境变得干净清爽,养殖效益也跟着提高,现如今养殖蛋鸭5000羽,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10万元左右。
“虽然新建网床栏舍设施总投资每羽需要40到50元,但增加的投资在一到两年内就能收回成本。” 陈永富表示,“水禽旱养”顺应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省下了以往赶鸭子进河流、水塘的人工成本,大大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
“近年来,莲都区全面整治水环境,水禽养殖空间越来越小,水处理成本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养殖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莲都区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礼良表示,“水禽旱养”模式不但改变了传统的鸭群在溪流、水塘、水库放养方式,节约了人工、饲料成本,也提高了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率,实现水禽养殖“零”污染、“零”排放,有效破解水禽养殖对水资源环境污染的瓶颈问题,推动水禽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