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致富经

稻香鱼肥庆丰收——稻农李老明的生态增收路

2019-09-24 10:36:54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记者杨静、董峻

  秋风吹来,一波波稻浪随风起伏。稻田里,肥美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

  一大早,李老明和妻子就来到自家稻田抓鱼。赶鱼、捞鱼、装桶一气呵成,两口子要尽快把这些鱼送到昆明的客户手中。

  49岁的李老明是云南省寻甸县金源村村民,30多年来一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稻就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水稻也是金源村最重要的农作物。村民们既靠水稻吃饱肚子,也靠水稻增加收入,所以提高产量一直是村民追求的目标。

  不过,产量上去了,温饱不愁了,可大家的收入却增长缓慢。不少人家还住在土坯房。

  “再怎么种地也种不出‘一朵花’!”村里的年轻人认为,不出去打工,指望种粮是赚不来钱的。他们离开了村庄,去城市寻找梦想。

  李老明的儿子李国祥就是其中一员。初中一毕业,他就到县城学汽车修理,后来又到了省城昆明继续干这个行当。如今已是汽修厂业务骨干的李国祥,为自己的选择感到满意,还想把父母接到城里一起过。

  但倔强的李老明不想离开村子。他想要把地“种出一朵花”来。这份坚守在2017年有了转机。这一年,寻甸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正如火如荼,“生态种养”成为金源村的一个试点产业。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李老明用几亩稻田先尝试了一下,把当地政府提供的鱼苗投在稻田里。在农技人员指导下,第一年的生态种养模式让他看到了希望——一亩稻田收获近40斤“稻花鱼”,每斤可卖15至20元。同时,每斤大米的价格涨了近3元,亩产也没减少。

  “稻田养鱼不但能防害虫,鱼粪还能当水稻的肥料。”李老明说,水稻抽穗扬花期间容易长虫,这些虫子白天在稻穗上,晚上就爬到水稻根部,成了鱼儿们的食物,而鱼粪又成了有机肥。

  李老明的稻田生态养殖是云南推广生态种养的一个缩影。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云南的一些县区通过举行“摸鱼节”,让更多人感受生态种养,体验传统的稻田文化。

  水稻是这个高原省份传统的农作物。近年来,云南全省16个州市都开展了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示范推广,农药使用量平均减少51.7%、化肥使用量平均减少35%以上。哈尼梯田“稻-鸭-鱼”、新平“稻-鸭-鱼-果”、通海“稻-鱼-菜”等模式成为云南生态种养的样板。

  “‘稻+’模式重构了稻田生态系统,推进了种养的三产融合。”云南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道金荣说,目前云南综合种养模式亩均增收1200元至1500元,对稳定、恢复并逐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李老明一家的生态种养面积发展到近30亩。在他的带动下,周边90户农民开始发展生态种养,大家收入都有了明显增长。

  “稻穗香,鱼儿肥,今年又是个丰收年!”李老明对种好水稻的信心更足了。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