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3 10:12:53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赵红梅
近日,又一潮蘑菇成熟了。望着正在收获的第二潮“平泉香菇”,想着一去不复返的贫穷日子,平泉市杨树岭镇排杖子村17组村民王景丰心里乐开了花。
王景丰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户。为摆脱贫穷,他响应市委市政府发展特色产业的号召,栽培食用菌,还成立了平泉市兴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市镇包村干部帮助下,生产规模由小到大,发展到如今20万棒。由于严格按照平泉市食用菌产业服务局制定的“无公害错季香菇生产技术规程”生产,他产的“平泉香菇”质量好、价格高,不仅供两个孩子上了大学,还在市中心拥有了一套楼房,过上小康生活。
不仅是王景丰,他们村也靠发展食用菌产业成为平泉市年收入超千万元的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集体走上致富路。
让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是三农工作的目标。河北省结合三农工作目标,针对农民增收放缓和该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的现实问题,把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作为抓手,下大力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上半年,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河北省做大做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行动方案(2019-2022年)》,制定了7大类24种特色产品提质增效方案,基于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因业施策、分类指导,选择品质独特、认知度高、市场前景好的24种特色农产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大产业抓小品种,新产业抓大基地,老产业抓新提升,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明确了主攻方向,知道了种什么,还要知道怎么种。
盛夏时节,走进冀华星果品专业合作社的百年古梨园,只见梨园的每棵梨树上都挂着一些黄色的黏虫板、杀虫灯,梨树下种紫花苜蓿。“我们采用生物防虫控制病虫害,用蜜蜂授粉,整个生长过程不施任何化肥农药,用豆粕作为有机底肥,定期将收获并粉碎后的苜蓿撒到田里,疏松土壤、增加有机质。”合作社负责人安青川说,合作社在梨园实行了生态调控、绿色防治、电子化果品追溯等一系列配套的绿色生产管理技术。
不仅是冀华星果品专业合作社,如今在赵县,和任何一个梨园的生产者谈起标准化梨园建设,他们都能讲出一套技术标准,从冬季剪枝、春季疏花疏果到减少农药化肥使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等都了如指掌,并应用于生产。
实施无公害、绿色标准化梨园建设,“赵州桥”雪花梨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全县每年出口梨果3900万公斤,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梨果产业年产值30亿元,成为该县经济支柱之一。
为加强特色产业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全省强化科技支撑,调整蔬菜、畜牧、水产、果品、中药材和食用菌省级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团队科研方向,把培育区域特色农业纳入工作重点和评价体系。推动设区市组建特色粮油和特色加工品专家团队,扩大特色农业科技支撑体系覆盖面。强化标准引领,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和质量体系,科学编制生产技术规程、特色产品分级标准和产品质量检验规程等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特色产业基本都有标可依。今年上半年,河北省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57%。
标准化生产提高了特色产业农产品品质和品牌效益,各地纷纷建立以产品质量和标准化生产为核心的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使用管理机制,推行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并行使用,截至6月底,全省地理标识产品总数达206个,涉及92个县(市、区)的169种特色农产品,还涌现出玉田包尖白菜、满城草莓、馆陶黄瓜、昌黎旱黄瓜、青县羊角脆甜瓜、乐亭薄皮甜瓜、永清胡萝卜等20个区域公用品牌,怀来葡萄、富岗苹果、涉县核桃、安国中药材、晋州鸭梨、平泉香菇、迁西板栗和鸡泽辣椒,被评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全省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树立起标杆,带动55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
全省还通过完善特色产业链条,实现融合发展,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进入暑期,滦平县承德兴春和现代农业园区,用黄芩、鸡冠花、万寿菊、薰衣草等十几种中药材品种,通过种植构建出占地46.5亩的阴阳五行图案、由百亩绽放的中药材花组成的“抡花”图形,引来众多京津游客前来游玩观赏。
“没想到这个由中药材打造的景点,引发了旅游热。今年夏季,每天都有十几辆从京津来的大巴,游客们玩得非常开心。”承德兴春和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介绍,拉长特色产业链,满足京津游客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民增收。
下营子村村民权少维,把土地流转给园区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药材种植企业,稳收租金,他还可以在基地打工,全家衣食无忧。权少维说,以前外出务工,省吃俭用一年攒一万多块钱。现在在家门口干活,比外出打工挣钱多。像他这样的农民村里还有许多,大家都靠药材种植走上致富路。
和滦平县一样,今年上半年,河北省重点打造了40条“春观花”系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6条“夏纳凉”系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游人数达4200万人次、营业收入64亿元,鼓起了许多农民的钱袋子。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国发介绍,到明年,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业融合、竞争力强的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到100个,区域公用品牌由65个发展到100个。2022年特色产业龙头企业达到600家以上,适宜区80%以上的农户加入合作社,产业链条得到完善,让地方特产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能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