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0 10:36:11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李梦迪
1月1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2021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总结分析了2020年工作,盘点“十三五”发展成效,分析当前主要形势与任务,谋划“十四五”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思路,部署2021年重点任务。
会议指出,2020年农科院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选育与推广了“华浙优261”水稻、“中麦895”小麦、“中黄6106”大豆等一批主粮品种,有力支撑“藏粮于技”。推动非洲猪瘟疫苗研发进入临床三期,研发草地贪夜蛾高效精准监测预警技术,研发国内首款鸡全基因组选育芯片,创制抗球虫新兽药,实现农药残留手机拍照快速检测。组织实施油菜、马铃薯、生猪等14个产业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示范区种植业平均增产28%,节水35%,节肥25%,节药30%,亩均节本增效400元,示范区养殖业节本增效达30%。
面向国际前沿和“卡脖子”技术,中国农科院聚焦基础研究和卡脖子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科研立项与财政经费保障延续好势头,新增主持各类课题2312项,合同总经费15.2亿元,国家自然基金315项,其中,重大类项目15项。“杰青”、“优青”立项获得新突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增3项。获得新兽药证书9项,其中一类新兽药3项。审定(登记)品种359个,其中国审233个。制定各类标准487项。国家作物种质库、成都中心、北方水稻中心、南繁研究院等重大条件平台建设进展喜人,支撑保障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会议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院推广新品种300余个、新产品700余个、新技术200余项,20余项技术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农业主推技术,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派出700多专家团队,1.2万人次科技人员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辐射带动9.7万个贫困户增收,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牵头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9项,占农口立项数的1/5。建成全球最大的大动物P4实验室单体设施,国家种质资源库结构封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72项,较“十二五”同比增长12%。获国家科技奖36项,占全国农业领域授奖成果的约1/4,较“十二五”增加5项。获得中国专利奖30项。新增两院院士6名,新增国家级人才252人,培养自有人才580余人,引进海外优秀人才240余人。科研任务和团队管理机制基本构建,科研放管服、破“四唯”改革深入推进,院所管理规则和章程不断完善,农科特色监督体系初步建成。
会议强调,面向“十四五”,中国农科院将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创新重点,为大力提升耕地质量,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把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重大使命,进一步强化基础前沿、关键技术、科研布局、人才队伍等领域的工作。把机制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和院所治理体系。把支撑引领乡村振兴作为主要目标,以“三创一体”团队建设为依托,推动科企融合发展。
会议还部署了2021年重点工作。一是深入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科技“保供给、破要害、开新局”战略作用。二是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扎实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三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破解科研经济两张皮难题。四是深入推进人才强院战略,发挥好第一资源作用。五是提升条件平台支撑能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六是深化院所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激发创新活力。七是以落实中央巡视整改要求为契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