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6 19:17:48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记者 范帆、姚子云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当下正是春耕备耕时节,记者在农业大省江西走访时看到,智能化的农机设备在田间地头一展身手,“水稻订单”为种粮大户解决农资调配难题,云端平台让农事生产实现远程操作……赣鄱大地的田间地头正呈现出一番全新的春耕图景。
智能农机为春耕备耕增添“科技范”
春耕时节,在江西省南昌县蒋巷镇大田现代农业基地,几台旋耕机正在田里翻耕土地,为接下来的水稻播种作准备。与其他农机略显不同的是,旋耕机的机身上装有一个小小的智能终端和一个摄像头,它们能够详细记录农机的作业面积、轨迹、土地平整度等数据信息。“只要打开手机App,就能看到旋耕机的耕作层有多深、耕作面积多大、有无重复和漏耕的情况,因此这种智能旋耕机的平整效果也更好。”南昌县蒋巷瑞田农业专业合作社技术总监肖继人告诉记者,智能终端具备语音提示、远程视频和记录轨迹等功能,农机手可以根据数据反馈来进行操作,从而提高效率。
与此同时,合作社还在田里建立了农田监测站,通过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种粮大户足不出户,就能对土壤温湿度、光照度以及作物生长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且通过数据图表采取相应的田间管护措施,为农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
智能农机助力春耕备耕,为农民提供科学的技术服务,正在成为当下农业生产的趋势。在江西鹰潭,江西中轻智能设备公司的100多台无人机即将交付客户使用。“我们从2016年开始生产植保无人机,刚开始一年只能卖300台,这两年市场需求很火,预计今年将突破1000台。”公司董事长桂永斌告诉记者,公司生产的无人机可以记录飞行轨迹和实时状态,实现智能精准喷洒。
“现在种田正朝着机械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相信未来产品的市场还会更好。”桂永斌说。
“水稻订单”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江西省吉水县水南镇种粮大户张道武正在紧锣密鼓准备着春耕。尽管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是老张的春耕备耕一点也没有受到影响,这得益于他和企业签约的一张订单。
“我们年前就和种粮大户签约订单,不仅送秧苗、化肥等农资上门,还提供社会化服务,帮助解决疫情期间农资运输不畅和人力不足的难题。”江西井冈山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小庆告诉记者,今年公司已经和300多户种粮大户签下订单,签约种植面积近10万亩,面积比去年增加了20%。
在公司的工厂化育秧车间,远远就能听见机器的运转声,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忙着摆放秧盘,这个车间每天的播种量可以满足上千亩水稻的种植。冯小庆说,开展订单模式也有利于推广机械化插秧,育秧车间有控温、控湿设备,种子的发芽率高达90%以上,只要10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送到合作的种粮大户手中进行机械栽插,成本大大低于传统人工育秧。
“如今,我们可以用手机在线‘点单’,坐在家里就能享受到统防统治、生产托管、农产品购销等社会化服务,比过去种田方便多了。”张道武说。
“云端种菜”助力农业“智慧”转型
记者在江西一些农村地区采访时发现,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在田间地头广泛普及和应用,正在深刻变革农业的种植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智能化转变,尤其是以“智慧农业”为代表的高端科技,为有效降低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
红彤彤的辣椒、绿油油的青菜……在江西省兴国县桃仙生态农业园,反季蔬菜长势正旺,但是在偌大的温室大棚内,却见不着菜农们忙碌的身影。
奥秘在于园区的智能云平台控制系统。在园区的智慧农业控制中心,只见三块电子大屏连在一起,大棚内360度实时监控到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信息全部汇总到云端平台,只要工作人员在屏幕前轻点鼠标,就能对上万平方米大棚进行智能控制,从而实现蔬菜大棚里的“机器换人”。
“过去一个大棚要几十个农民进行育秧、施肥、浇水,哪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如今,我们园区引进智能云系统,大棚温度和湿度可精准掌控,从而为果蔬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园区负责人茅赛赛说,只要设好温度、湿度等参数,棚内遮阳网、湿帘风机、水肥设备等就可自动运转,智能化设备让工作人员相互接触的频率更少,因此在疫情期间也可以保证正常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