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教育培训

为耕耘充电 让种田更炫

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逾万人

2018-07-04 14:06:2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核心阅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造就更多乡土人才。从2013年开始,上海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试点工作,针对农民“痛点”开展需求调研,精准培育,至今已累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0539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同以往的农技培训有何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振兴中能发挥什么作用?如何通过政策扶持和职业保障更好发挥他们的作用?

 

  上海金山区施泉葡萄园内的葡萄宛如一串串碧玉,青翠欲滴。看着丰收的场景,基地负责人卢玉金心里乐开了花。而更让这位金山“葡萄大王”高兴的是,在不久前召开的金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会上,他获颁金山区十佳“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为啥培育?

  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新型职业农民

  “上海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正是有了乡村的滋养,城市才能生生不息、持续发展。”在不久前召开的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未来乡村不仅是重要的居住空间,还是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吸引创新创业群体的重要发展空间。

  上海耕地面积小,土地流转率高,现已达到75%以上。上海的农业产业定位是要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整建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到2020年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5万元、4万元”——这是上海“三农”的阶段性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因此,培养和建设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上海市农委社发处处长郭保强说,农业的发展必须插上科技的翅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必须依靠新型职业农民。

  从2013年开始,根据农业部统一部署,上海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试点工作,搭建职业农民成长通道。仅去年一年,上海全市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就达4091名,至今已累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0539人。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正奔忙在沪郊希望的田野上。

  卢玉金是金山区最早跻身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计划的学员之一。“传统葡萄只有夏季这一上市窗口,采用大棚种植后上市周期可以延长至6个月。”听从专家的建议,卢玉金全部采用大棚设施栽培,并严格控制葡萄产量;每根藤蔓上只留一串葡萄,每串在60到80粒,确保糖度、风味。经过专家指导,葡萄的品质越来越好,近年来多次在全国和上海的各类葡萄大赛中获奖。卢玉金介绍道:“现在,葡萄每亩收入可以达到2万元,在市区有9个销售点。”

  怎么培育?

  针对“痛点”开展需求调研,根据需求精准培育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同以往的农技培训、送科技下乡有何不同?是不是仍然是找专家培训农业科技知识?

  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培训管理专家毕施华长期从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的研究,他告诉记者,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信息层出不穷,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的培训经常被要求更具针对性实用性,这是农业产业的内在需求,新型主体更知道需求点在哪。”奉贤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张立洁告诉记者。

  如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培训?今年初,上海市农科院针对上海农民的“痛点”开展调研,走访了浦东、金山、崇明、松江等涉农区后发现,上海农民经营性收入只占总收入的5%,比不上江苏、云南等一些省份,而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普遍。

  经营性收入低,是由于产品品种单一、上市时间集中、品牌认知度低等因素造成的。针对这一现象,上海市农科院今年与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签约,以青年科研人员与45周岁以下青年农场主结对的方法,将联手培育万余名懂种地又懂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干的还是那些活,但赚的钱变多了。”倪林娟原本是一名都市白领,2010年加入了崇明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从当初别人种啥她跟着种啥,到她种啥别人跟着种啥;从率先开创社区营销到如今形成“农业+”模式,她经营的崇明享农合作社通过市农广校的专家创业导师指导,去年开始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年收入已经达到2100万元,亩产值两万多元。

  哪些人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目标?根据自身实际,上海提出到2020年培育2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的目标,持专业证书的农业劳动力达到70%。为此,在全市1500多个行政村中,开展了农业从业人员情况摸底调查,锁定全市范围内7万余名农业从业人员,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象。

  如何帮扶?

  政策倾斜和信贷融资支持,探索建立职业保障制度

  新型职业农民面临着产业功能不断拓展、环节不断增多、岗位不断细化及农民分工分业的职业分化趋势。如何更好发挥新型职业农民作用?

  毕施华告诉记者,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继续教育,知识结构更新,特别是对新生代农民培养的模式需要创新和提高。2015年,上海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由区县农委负责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认定工作,对申报条件、教育培训实施、属地化认定管理及政策扶持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个地区的农业产业特色和产业战略定位直接影响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效果,对新生代职业农民来说其影响更大。”张立洁说。

  政策扶持和职业保障制度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支撑。在这方面,浦东新区的探索相对超前。为了实现系统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浦东除了对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农民给予学历提升学费全免等扶持政策外,还自2013年开始实施把农业企业、合作社享受扶持政策与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人数挂钩的新政策,对取得资格证书的本地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提供土地流转、农机具购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除了支农惠农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外,近年来,上海还通过试点等形式,积极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信贷融资支持,并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保障制度。金山区加强与区人社部门沟通协商,妥善解决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家庭农场参加社会保障的开户与缴费问题,确立了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属性。金山区还对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实施社保缴费补贴激励。

  毕施华建议,各地应当在区政府主导下联合相关部门着手研究对新型职业农民有实惠帮助的,在队伍建设、教育培养方面有导向性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在土地流转承包、基础设施项目专门扶持、流动资金信贷、保险、劳动社会保障等方面要有新的体现;逐步构建完善的扶持政策体系,为强化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建设和培育工作提供支持。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