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教育培训

让乡村孩子幸福起跑

2018-03-27 10:48:45       来源:中国吉安网—井冈山报    作者:曾小梅,李细兰

  “县里对教育的投入很大,偏远山区学校条件跟城里的一样好。”近日,在外务工多年的新干县城上乡城上村邓云生返乡,看到昔日简陋的城上中心小学如今旧貌换新颜——宽敞明亮的教室、新建的塑胶运动场、篮球场等文体活动设施一应俱全,发出连声赞叹。

  党的十九大以来,新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通过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升教师素质,推进教育公平,让乡村孩子“幸福”起跑。

  聚焦办学条件:让乡村孩子上“好学校”

  3月13日,笔者走进新干县潭丘乡璜陂小学,只见几名孩子背着书包从崭新的教室走出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该校负责人邹建生介绍说:“学校恢复重建后,适龄儿童再也不用翻山到外面去上学了。”随着一批村小的恢复重建,全县乡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已成为现实。

  去年,新干县通过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等教育项目,投入乡村学校建设资金6500余万元,用于新建、改建、扩建13所中小学。同时,该县投入750万元,为乡村中小学和教学点建设“班班通”,配备教学用电脑等教学仪器设备,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

  聚焦教师队伍:让乡村孩子有“好老师”

  为提升乡村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新干县出台了《新干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新干县农村小学教师走教工作实施意见》等强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文件,并通过“公开招聘”、“三定向”培养、“三支一扶”安置等途径,建立健全乡村学校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去年,全县共招聘新教师178名,其中152名教师全部充实到乡村学校任教。为保障乡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新干县全面落实乡村教师各类津补贴,改善教师的“安居”环境,建设教师周转房,建立常态慰问机制,在评职晋级、推先评优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让乡村教师有“干头”、有“奔头”。

  针对师资力量薄弱问题,新干县加强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帮扶和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探索乡村新教师在城区跟班学习,实行乡村教师走教制度,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聘任了61名骨干教师为乡村教育指导团队,通过教师基本功训练、教学新秀培养、“百校千课”竞赛、专业知识测试、校本教学改革等形式,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助推乡村教师专业成长。

  聚焦教育公平:让乡村孩子圆“就学梦”

  “现在党的政策真是好,孩子上学有保障了。”谈起孩子读书经历,家住新干县七琴镇东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邓七根感激地说。去年,邓七根3个孩子在七琴中心小学上学,通过“一卡通”每人领取到了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生活补助金1000元,并免了学杂费。

  新干县紧紧围绕“不让一名适龄少年儿童因贫困而失学,确保每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享受资助”这两大教育扶贫目标,健全帮困助学体系,实行精准资助,推进教育公平。去年,新干县共落实各类助学金1920.87万元,其中资助乡村贫生学生1410.5万元,惠及乡村贫困学子14973名,实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乡村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全覆盖。此外,该县将社会捐资助学活动进行整合,统筹进行安排,增加资助面。去年,该县通过“圆梦助学金”“江华奖学金”“金秋助学”等活动,共为各类贫困学生捐款70.5万元,让乡村贫困学生在求学路上有资助相伴。

  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新干县以解决乡村孩子“入园难、入好园更难”为抓手,不断扩充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挤出财力兴建了一批乡镇中心幼儿园。目前,全县各乡镇实现了“一乡一所”中心幼儿园,村小幼教网点全覆盖,有效缓解了乡村学龄前儿童入园难问题。此外,新干县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实施“三化进校园”“美丽校园”等创建,推进项目化管理,引导乡村学校走个性化、特色化内涵发展之路,让乡村教育之花美丽绽放。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