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8 15:30:16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 作者:通讯员 王守叶,周新兴,王建林
教师是教育之本,创建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上依靠一支师德高、师资强的教师队伍。近年来,江西省兴国县教育局以“五有五可五确保”为抓手,努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从制度上规范管理,待遇上保障权益,业务上全方位培训,精神上健康引领,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有暖可享保障安居敬业
兴国县教育局多渠道完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采取定向招聘与培养并举,积极破解边远村小、教学点教师留不住的难题。2015-2016年,共招聘农村边远村小、教学点生源地定向预备教师119人,分配到全县23个乡(镇)的150个村小及教学点,服务期为10年。源头的创新确保了农村小学、特别是教学点师资的源泉不枯竭。
让农村教师安居才能爱岗,自2015以来,兴国县共筹措资金2836万元,建设教师周转宿舍面积达21700平方米。即使最偏远山区的一师一生教学点,也为教师配备了单间周转房,并有热水、有网络、有食堂。
兴国县教育局人事股股长吕文华说:“职称评聘问题事关教师切身利益,而对于身处偏远山村特别是教学点的教师,在职称评聘中我们会给予政策性倾斜,对长期在边远村小、教学点任教教师的职称评聘优先解决。”
有章可循确保管理有序
只有健全规章制度,才能实现教师招得来、留得住、管得顺、沉得下、教得好。近年来,县教育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机制,努力实现城乡师资均衡发展,构建了一支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教师队伍。
《兴国县教师队伍管理办法》《兴国县教师队伍管理20条》的出台,弥补了管理机制的空白;实行“中小学编制动态管理制”“校长公开竞聘制”“城乡教师交流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同时,通过送教下乡、“农村边远小学、教学点教师走教制”“边远农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支教志愿服务制”等措施,让村小、教学点有了生机与希望。
“规章制度的颁布,规范了教师队伍的常规管理,实现了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教师心平了、气顺了,管理的一盘棋就活了。”县教育局分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副局长邱昌源说道。
有经可取引导业务提升
“开展多渠道、全方位培训,补齐农村教师业务水平的短板,让农村教师有梦可追,有梦可圆,打造一支充满活力、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而不遗余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县教育局局长李文涛不断努力着。
县教育局采取“走出去”“对口交流”“跟班学习”等方式,与北京多所名校建立了从小学到高中多层次的交流、培训、研学机制。
启动城乡教育信息化共享试点工程,是实现教师教科研水平“弯道超车”的又一举措。县教育局选取县直中小学与乡村中小学进行捆绑式共享信息化,实现线上“同课异构”,让农村孩子不出校门就能享受到同城区孩子一样的优质资源,探索出城乡学校教育资源均衡、师资均衡、同步发展的新路径。
有事可为永葆青春活力
近三年来,兴国县教育局相继成立教育系统书法协会、摄影协会、篮球协会、合唱团、舞蹈团,并以此为载体开展系列文体艺教师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兴国教育合唱团是由县教育局机关及100多位音乐教师、音乐爱好者组成的合唱团,代表了兴国县最高音乐合唱水平,参加了兴国县数十场大型合唱团演出 ,好评如潮。
不仅如此,许多乡村小学也相继成立书画摄影协会、教师合唱团。如方太中心小学建立方聚书院,教师研习书法蔚然成风;均村乡长教小学,几位年轻教师成立书画协会,利用自己所长构建校园文化。
“教育应该是充满活力与激情的行业,不断激活教师队伍这池春水,方能保持教育的不断推陈出新。”教师合唱团团长李文茂发自内心地说。
有梦可追引领持续成长
在全省纵深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之际,校园文化成为农村建设的亮丽风景,兴国县农村学校承载社区、村庄文化育人功能的作用日益彰显,一大批乡村教师因学识高、师德正在“乡风文明”建设中脱颖而出。
梅窖镇寨脑小学校长曾明生,村民感动于他一心为校的大爱,主动组建学校发展理事会,发动乡贤、村民为学校筹资50余万元,尊师重教成为风尚。
社富乡桃树小学的李善发夫妇,数年如一日以校为家,躬耕教育,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和尊敬。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举措促进了教师素养的提升,进而带动兴国县教育整体工作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