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9 15:11:59 来源:新华社 作者:记者王春雨,杨思琪
新华社哈尔滨12月29日电题:让农民听得懂用得上——哈尔滨市委讲师团打通理论传导“最后一公里”
严冬时节,白雪覆盖广袤黑土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巴彦镇宗和村会议室,乡亲们冒着寒风,赶来聆听一场十九大精神宣讲。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面对农民们期待的目光,哈尔滨市委讲师团团长王洪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详细解读。
宣讲过程中,53岁的村民王英俊就自己最关心的问题直接发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对我们有啥影响?”
王洪说:“这是给农民吃的一颗定心丸,一方面能把土地经营权搞活,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另一方面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土地保护。”简明扼要的回答迎来村民点头称赞。
这样的宣讲,哈尔滨市委讲师团一年要开展100多场。从2015年开始,由团长带队、9名业务骨干共宣讲397场,直接听众7万余人次。
在哈尔滨市唯一一个国家级扶贫工作开发重点县延寿县,寿山乡长志村党支部书记徐国庆高兴地说,今年种的6000多亩谷子、大豆、红豆等大获丰收,其中还包括不少贫困户。这都源于年初“炕头上的一堂课”。
“玉米临储政策调整了,再种玉米不值钱了,大伙儿得琢磨点别的了。”春耕前,王洪坐在长志村一户农民家炕头上开讲,村民们在不大的屋子挤了“里三层、外三层”,记住了一个词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些基层宣讲采用互动化方式,既讲解中央文件精神,又回答农民关切的实际问题,把专业知识和通俗语言紧密结合。”延寿县委副书记高雪峰说。
以往理论宣讲存在“难下基层”的情况,基层干部出现“本领恐慌”。为了满足基层需求,哈尔滨市委讲师团创新推出“1+X”模式。其中“1”是指在区、县设一个主会场,包括区(县)委理论中心组、乡镇干部等,覆盖将近500人;“X”是指同步设4至5个分会场,即乡镇村屯、街道社区,每场近100人。这样一场宣讲覆盖上千人。
王洪说,为了让群众对理论入脑、入心,最后入手“用得上”,讲师团改变以往背书、读报、念文件的形式,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为每一个理论点选取恰当的案例,突出体现丰富性和趣味性。
“讲师团带来了面对面的交流机会,送理论、送技术、送思维。”哈尔滨市通河县祥顺镇党委书记李南说。
“中央重要会议召开后,就是我们最忙的时候,要多方搜集资料,反复研究原文,把精神都读懂、吃透。”哈尔滨市委讲师团成员吴丽娥说,她养成的习惯是手头总有一本书,“给别人‘充电’,首先要保证自己‘有电’。”
在哈尔滨市委讲师团的带动下,哈尔滨市多县制定学习计划,增强了学习的紧迫感。
通河县成立百科新知大讲堂,由县级领导干部带头讲,今年已经开讲20多堂课。延寿县委宣传部及时汇总时政热词解读,每周印发一期党政干部学习专刊《学与思》,并定期检验干部学习成果。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干部和群众学到的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成果得以转化。通河县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不少干部自觉摒弃老经验、老套路,主动提出新办法、新思路,该县一些新增产业如民宿旅游、榛子种植、优质大米等,均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