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3 10:46:20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
这是9月4日,特岗教师黄妮娜(中)在保亭县保城镇西坡小学教课 郭程摄
◆ “全校9名老师,平均年龄超过50岁,教学方法很多是几十年前的内容”
◆ 村小教师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基本都是初、高中毕业或函授大专
◆ 全县45~59岁老师占总人数接近一半
◆ 2013年以前,保亭县25个村级完小和教学点没有1名英语老师
◆ 2014~2016年的3年时间里,保亭全县没有新增1名教师
◆ 记者调研了解到的海南保亭县农村基础教育现状,是国家部分贫困县的缩影
让适龄儿童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家庭代际延续的根本途径。然而《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海南调研发现,国家级贫困县基础教育存在软硬件先天不足,教师老龄化问题突出、师资水平偏低、教师严重超编与结构性缺编并存等问题,成为制约国家级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掣肘。
教师老龄化现象突出
不久前,记者前往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下称保亭县)六弓乡、三道镇、加茂镇等多个乡镇的农村完小、教学点采访发现,这些村小教师平均年龄达50岁,教室里普遍都是“爷爷给孙子上课”的画风。教师们也坦陈,自己年纪大了,知识更新慢,农村学校和小学生们需要年轻人的朝气。
保亭县三道镇番亲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小,9名教师负责小学6个班和1个学前班。与城市学校相比,这所学校显得十分陈旧,老师们挤在一间办公室办公。
校长林佳宏说:“全校9名老师,平均年龄超过50岁,教学方法很多是几十年前的内容,虽然这两年县教育局举办暑期培训略有提升,但教师们年纪大了,在知识更新方面终究不如年轻人,课堂活力也不足,小学生都喜欢年轻老师,很希望年轻老师补充进来。”
六弓乡石艾小学3个年级6名老师,平均年龄也超过50岁。58岁的郑庆杰老师1975年起担任民办教师,教龄42年,“年纪大了,小孩子更喜欢年轻人给他们上课。”郑庆杰说。
记者调查发现,“老教师当家”在保亭县是普遍现象。保亭县教育局人事股股长胡茂珍对于该县教师年龄结构偏高、学历水平偏低等问题一直十分担忧。据他统计,全县29岁以下教师只占教师总数的3.59%,农村小学和教学点287名老师中,29岁以下的只有4人,而全县45~59岁老师占总人数接近一半。
不仅年龄大,村小教师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基本都是初、高中毕业或函授大专。“村级完小以下的老师基本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代课老师和转正民师,长期在乡村教学,接受不到新知识,加上社会发展变化快,不少老师很难跟上现代化教学的要求。”胡茂珍说。
与此同时也存在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的问题。保亭县教育研训中心主任王春娇告诉记者,有些班级考试平均分只有十几、二十分,“长期下去,非常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专科老师严重缺乏
与年龄大、学历低同时存在的,是专科老师严重缺乏的问题。这个国贫县的村小、教学点里,语文、数学老师包打天下,老师们戏称自己是万金油,“除了英语什么都教。”
保亭县保城镇西坡小学教师林月仙的岗位是数学,以前教六年级数学,后来改教三年级语文,甚至一度语文、数学同时教,她笑着说自己是“边学边教”。
林月仙同时还承担音乐、美术科目的教学,她说县教培院暑期培训了一周时间,每门课程用一天的时间介绍一些教学技巧,这学期她教音乐会加入一些简单的动作,教学生们打节拍。同时林月仙坦陈:“一门课培训一天时间,学到的方法很有限。”
一些乡村小学校长分析说,过去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被老师家长们认为是副科,都不重视,这些课程没有专科老师,课时也常被语文、数学课程挤占。但如今家长们开始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孩子们接受些文体方面的知识,因此经常到学校来追问,但没有老师教,学校也没办法解决,一些条件稍好的家庭便费尽心思送孩子去城镇读书。
家长们关注点最集中的是英语科目。2013年以前,保亭县25个村级完小和教学点没有1名英语老师。
与教师结构性缺编同时存在的,是全县教师总体严重超编。据统计,受生源减少、撤点并校等影响,保亭全县2100多名教职工,超出编制400多个。按照只能出不能进、每年自然减员40余人的速度计算,10年后才能消化完超编人员;而由于45~59岁教师占比过高,10年后将有一大批教师集中退休,届时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又将成为影响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
2013年,县教育局利用培训经费招聘了10名编外乡村英语教师,意在首先解决焦点最突出的英语教学问题,但最终只有7人留了下来。
2014~2016年的3年时间里,保亭全县没有新增一名教师。直到2017年,经多次反映困难,海南省教育厅批准保亭县招聘15名特岗教师,县里全部招了英语教师,其中8人被安排在农村小学任教,但仍不能保证一校一师,孩子们的英语课仍然经常“断顿儿”。
“英语老师每走一个或者产休、病休一个,他们所负责村小的英语课就得停课。”胡茂珍说。
软硬件落后制约教育发展
记者在保亭县多个村小、教学点看到,校园校舍卫生状况差、体育设施不达标、“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进展缓慢,完工了的学校仍然“薄弱”,基础教育软硬件双双落后。
在加茂镇界水小学,教师办公室与民房紧挨在一起;六弓乡石艾小学的教室与教师办公用房之间的空地便是村庄主路,校园厕所成了村庄公厕,一座猪舍紧挨着学校,站在教室前就能闻到家禽家畜粪便的气味。学校没有院墙,卫生、安全隐患大。
番亲小学没有运动场,使用的仍是砖块水泥砌成的乒乓球桌;西坡小学虽然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都有配备,但缺乏体育老师和相应活动场地,体育课最多就是列个队,而且没有课间操。村小的孩子们大多穿着拖鞋,在水泥桌旁边或杂草丛中嬉戏追逐。
林佳宏说,农村学校教学设施短缺,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唯一教学方式;课堂上老师从头讲到尾,很难有新的教学方法。村级小学与城区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
新政镇报什小学刚刚实施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相比于其他村小,这里至少有一圈围墙,显得像个学校,但校长黄丽春对学校的沙土运动场十分头痛。
“海南雨水多,草长得快,一个暑假球场里就长满半人高的杂草。‘改薄工程’欠缺完整长远规划,考虑得还是不周全不到位,要能建个塑胶运动场就好了。”黄丽春说。
在王春娇看来,不是家长不愿把孩子放在“家门口”上学,“是村小设施太差,教师不足,水平又低,不像学校。”
保亭县教育局“改薄办”主任陈澍坦言,保亭村小基础设施落后的主因是缺乏规划,上级政府拨一笔钱就建一栋教室、一个围墙、一间教师周转房,最后经费花了,校园却依然脏乱差。
补齐教育短板亟须动真格
“保亭县农村基础教育现状是海南多个贫困县的一个缩影。”海南省教育厅扶贫办主任邹文涛说,相比于校园硬件的不足,教师总体严重超编与结构性缺编同时存在的局面是制约县级基础教育发展的最大难题,需要省里与市县“动真碰硬”推动改革解决。
邹文涛介绍说,去年以来,海南教育扶贫出台了很多具体措施,比如“控辍保学”,住宿伙食交通费用大力度补贴等,确保全省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失学,没有一个家庭因学致贫,但“能上学”只是前提,让孩子们“上好学”却是难点,这方面国贫县的农村基础教育尤其薄弱。
胡茂珍认为,就保亭来说,应针对严重超编、结构性缺编,同时高龄教师集中的问题统筹考虑,有序招聘教师,不能因超编长期不招人,要避免七八年后大批转正民师同时退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
“招聘特岗教师是一个好办法。”胡茂珍说,从2017年招聘特岗教师的情况看,还是有很多年轻人愿意加入到教师行列,但同时又不得不承认,很多年轻人只想在贫困县“捞”一个事业编制,并不愿长期留在基层任教。他认为应通过定向培养师范生的方式,培养一批本地生源,确保年轻教师“留得住”。
邹文涛说,海南国贫县基础教育的问题在宁夏等西北地区同样存在,据他了解,宁夏从区级层面下大力气解决了教师总体超编又结构失衡的问题,“能否从根本上解决,还要看地方党委政府的决心。”(刊于《瞭望》2017年47期 记者 赵叶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