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6 09:57:31 来源:新华社 作者:李双溪
位于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吉林省通榆县是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在这里“生娃放羊,放羊生娃”的逻辑根深蒂固,农民不重视教育,孩子早早辍学,让贫困的根子在一代代人的心头越扎越深。
10年前,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三中学的辍学率一度达到三分之一。校长马秉扬理解孩子辍学原因:贫困和厌学。教师平均年龄大,“爷爷奶奶”当老师的情况很常见。当时,很多村小毕业班平均成绩只有60多分。学校总是安排岁数大老教师教音体美。音乐课上,学生跟着磁带哼唱一堂课是家常便饭。那时,村小每年能分到一名年轻教师,不管什么专业,都要当全科教师,带几个班,没几年就被累跑了。
2009年,国家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当年120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教师考入通榆县,3年后94%的教师留下任教。7年来,全县已有780多名特岗教师。现在通榆县农村的中小学不仅音体美等科目有专业教师,还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
乌兰花镇明德小学特岗教师佟磊,2011年考入通榆县,教小学英语。由于农村学生缺少英语环境和阅读资料,家长不重视,学生平均成绩都在及格线上下。他找了很多教学动画,举办英语竞赛,鼓励学生多听说英语。两年下来,毕业班平均成绩达到了80多分。
近几年,通榆县农村中小学还为特岗教师建设了周转房和单身公寓,解决一日三餐,并根据距离县城远近,为农村教师每月补贴300至500元钱。在职称评聘和评先评优上,向农村教师倾斜。
教师留住了,学生也多了。明德小学校长陈少建介绍,学校2014年建了四层的教学楼,标志着全县农村中小学全部建成楼房。学生不再辍学,近四年全县有700多名中小学生回乡就读。尤其让通榆县家长们扬眉吐气的是,全县每年考入“211”以上重点大学的有130多人。“不进省城也能上名校”成了当地人的骄傲。
“现在国家有了扶贫政策,我家孩子免去了250元校车费、750元食宿费,这1000元相当于我们人均年收入的三分之一。”明德小学贫困学生家长陈凯说。现在,他脱贫之后的心愿是把孩子送入大学,让贫困在这一代“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