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教育培训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一年有余 还有多少难题困扰

2016-11-07 10:06:50       来源:    作者:刘博超

  编制、职称,“铁饭碗”的吸引力

  “评职称以前有很多条件卡着,像有科研论文、学历的限制,2015年上面有政策,评聘不再分开,考核通过就可以享受高级职称待遇,像我这样的老教师终于可以从中级评高级了。”陈育红谈到这点非常高兴。

  辽宁大连三十四中教师刘丽华去年交流到瓦房店市李关镇第十一中学支教1年。她观察到,自己的同事大多是土生土长的李关人。“在李关镇,有编制的工作不多,老师进编就相当于捧上了铁饭碗,这对于老师们能留下很有吸引力。”

  不过,由于历史原因,目前的职称激励还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瓦房店市泡崖乡中心小学教师牛冬梅说:“我们学校去年有6个符合条件的老师全部评上了高级职称,但由于中级职称满额,只能退一个进一个,近些年走了不少人。学校有60多个老师,50岁以上的有40个,30岁以下的只有8个。”

  “目前的编制、职称结构确实有待优化。”秦玉友说。“由于学生总量减少、小规模学校增加,整体的教师编制都比较紧张,加上之前积累了一批中级职称教师,也需要慢慢消化。”

  在调查中,记者还了解到,很多老师呼吁降低职称与待遇挂钩的权重。“大家都干一样的活,有高级职称就比我们中级职称的多拿1000多元,差距也太大了。”云南某地乡村教师王莉(化名)说。“现在基本待遇那么低,都指望着提职称,每次评职称都会擦出不少矛盾。”

  “理想状态下,职称应该是对能力的承认而非待遇的标尺。”秦玉友坦言,“过低的基本薪酬会把部分初入职者直接排斥在外,只有提供了生活、成家的物质基础他们才可能作出相应的职业选择。”

  能力提升,培训更需机制配套

  按照《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要求,到2020年前,要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自2015年起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各地根据地方财政情况开展省培、市培、县培,中小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项目多、经费够,学校也希望老师多培训,但人一走一摊子事就没人做,本来就缺人,压力比较大。”江西省某乡村校校长王远(化名)感觉,培训的方式还需要调整。“现在很多是上面要你学,而不是工作中遇到问题需要充电,最后弄得就像迎接评比、检查一样了。”

  “希望有些实打实的培训,最欢迎到一流学校听课、交流,最怕网上听课、在线培训。”重庆市垫江县教师张宁(化名)直言,业余时间都在改作业,电脑点开凑课时,谁也不听。他打趣说:“在音乐厅和蹲家里听音乐能一样吗?”

  针对上述问题,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已采取高年级师范生顶岗支教、送教下乡、送培上门等措施解决乡村教师参加培训的工学矛盾。

  最大的支持,是统筹保障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乡村经济社会状况的改善是乡村教师留得住的重要因素。在北京密云、浙江嘉善等地,由于一系列生活条件的便利化以及城乡教学教研纳入整体规划,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生活工作上的差距显著缩小,甚至出现反转。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新毕业大学生通过免费师范生、“特岗教师”等形式加入乡村教师的行列。

  “区里近几年招聘的教师来源也更加多样了,很多都是业务骨干,有东北的,也有河北、山东的,他们都愿意来密云当乡村教师。”密云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刚来的时候住在教学楼里,后来在外面租房子。现在保障房在建设中,老师们有了盼头。”刘丽华见证了瓦房店市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的努力。据了解,2015年、2016年中央分别安排资金19.4亿元、24亿元支持建设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3.2万套、4.7万套。

  “提高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取决于很多方面。”秦玉友表示:“不同地区,不同交通、生活条件,相同的扶持措施意义并不一样。比如1000元的补助在不少地方算很高了,但在一些特别偏远的山区,光是交通、生活增加的成本就能把它抵消掉。所以,下一步措施应当引入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的思路。”

  秦玉友说:“从反馈看,老师们要求提高待遇的呼声最高,但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更加重要。日常生活、交通、信息条件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最艰苦、最难留人的往往是基本生活不便的地区。”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为此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目标是实现乡村教育发展与国家城镇化进程相协调,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记者手记】

  让乡村教育有梦有想象

  甘守清贫、高尚坚守,“他者”眼里的乡村教师是红烛春蚕,是丰碑,鲜花掌声响起来时一脸朴实的微笑,其他时候赓续乡土不绝如缕的文脉。但在采访中,记者也听到了他们对柴米油盐的关心和有如常人的忧愁。

  “睁眼忙到黑没空学”“也就混个温饱”。问及职业发展,不少受访者这么说。耳闻目睹,乡村教育总有点苦苦撑持的意味。然而,悲情职业令人生畏,缺乏梦想终沦平庸。乡村教育需要点精神,让未来的传薪者看到希望。

  得才育之、桃李满园、布德正风、化民敦俗,“教书先生”在乡土中国有着特殊的位置。陶行知先生对乡村教育的改造证明,乡村有其独特的资源,广阔天地需要有想象力的教师来开拓。希望有一天,年轻人能够因为乡村教育这个舞台本身而选择它并为之骄傲。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